专家建言我国城镇化应如何提质

2011-12-08 09:15:17    作者:兰海笑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干着又脏又累的活,住着夏天漏雨冬天进风的房子,因为医疗费用昂贵“不敢”生病,学校也不会向他们的孩子敞开大门;回不去农村,因为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种”上了楼房。目前,像这样生活在城镇里却无法享有城镇居民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也回不去农村的人口,大概有1.28亿。

  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去医院看病通常要排队三五天,出行经常堵在路上,出门顶着灰蒙蒙的天空,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晚上枕着噪音入睡。他们享有医保、社保,却顶着就业、住房等压力焦躁、疲累地生活;他们享受到了城镇化的成果,也在承受着城市病的侵扰。

  是的,在过去的30年里,城镇化发展快速而粗放,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当前,无论是有“身份”的还是依然在城市门口徘徊的居民,都迫切希望城镇化早日提质,给自己带来更轻松、舒适的生活。然而,城镇化质量如何提高?什么样的城镇化才是高质量的城镇化?前不久,在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山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共同主办的中国特色城镇化论坛上,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共识城镇化质量无法衡量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城镇化率的主因

  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冲突加剧、城镇发展失衡、城市病不断扩散等问题在不同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社会、环境、安全、城乡发展、区域协调、收入分配等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2000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以每年大约0.9%的速度增长,然而城镇化质量并没有实现同步提升。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快速聚集所带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由于对农村人口短期内大规模的迁移缺乏认识和准备,没有整体而周全的规划,一方面给城市各项基础设施造成很大压力,另一方面使新增城市人口长期不能融入城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指出,这种“半城镇化”现象是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所在。

  然而,很多地方政府对“半城镇化”似乎并不介意,城镇化的增长速度是否能够赶超兄弟省市、城镇化率是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才是他们眼中的重点。

  “中国城镇化之所以重数量轻质量,就在于目前城镇化的质量无法衡量。”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开门见山,直指问题根源。他指出,没有办法衡量城镇化质量的高低,是导致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城镇化率的根源所在。

  “我认为忽视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的体制性束缚,也有尽快融入国际全球化发展的外部压力驱使,更有一些执政者违背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主观推动。从制度建设角度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城镇化质量评估体系,缺乏对城镇化质量的客观评价,也缺乏对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科学引导。”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研究会中小城市分会会长李兵弟也就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碰撞城镇化质量衡量指标应更综合系统还是更简单直接

  那么,城镇化质量究竟该如何衡量?

  前不久,《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编写提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该套评估体系中,城镇化质量指标并不单一,而是各种指标的系统综合。评估体系主要由城镇化质量评估指标和由大众参与的感性城市体验两部分内容构成。其中,评估指标主要由和谐城镇化、低碳城镇化、活力城镇化3部分组成;感性城市体验主要由城市经济、城市主人、城市生活、城市文明以及城市自然5部分构成。感性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看病难、看病贵解决得最好的城市,房价最难、最容易承受的城市,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城市,社区邻里关系和谐度最强的城市,快乐指数最高的城市,剩男剩女最少的城市等各项基础评估指标近120条。

  这套评估体系可以说集趣味性、亲民性于一体,极大地调动了大众的参与热情,既反映了政府主张,也能表达民众诉求。然而,赵燕菁却对如此衡量城镇化质量并不赞同。原因很简单——评估体系太过复杂。

  低碳城镇化、和谐城镇化、幸福城镇化、感性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这4个板块涵盖近300条基础评估指标,赵燕菁认为,这样的评估体系无论是评比过程还是结果都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强。“若想用一个衡量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代替城镇化率来引导地方政府的政绩观,那么这个指标要像百分比一样简单、一目了然。”赵燕菁认为应以城乡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来衡量城镇化质量,“打个比方,城乡居民享受了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几项公共服务,就算是合格的城镇化,享受的公共服务越多,城镇化质量就越高。”

  邹德慈特别指出,检验城镇化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农村和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多少好处。“如果城镇化率提高很快,农村却存在大量‘空心村’、留守子女等问题,这显然不是一个高质量的城镇化。”

  应对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中落实城镇化计划

  城镇化质量的评估体系尚未确定,而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已经刻不容缓。专家学者纷纷为提高城镇化质量、解决“半城镇化”问题支招。

  邹德慈指出,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订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性城镇化计划,变过去基本上由市场驱动、自发、盲目的农民进城运动为有计划、有引导的迁移行为。流出人口的地方调查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有选择地确定人口流出方向和城镇;接纳人口的城镇安排好就业岗位、住房等。同时,要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中落实城镇化计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应体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战略和空间布局,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提高其吸引力,增加就业岗位,引导农民不要过分集聚于大城市。

  李兵弟表示,我国已经有了30多年城镇化较快发展的基本经验,无需言必称洋行必举外,可以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加强城乡规划对城市群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划定的科学指引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有效手段。要以更加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城乡统筹规划,重点扩大城乡规划的实质性空间覆盖,提升村镇规划实际管理能力,缩小城乡差距。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三个时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时代,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时代中看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的变迁:【详细】

在我国开展绿色城市工作的构想

  为应对气候变化,长期以来我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为全球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仍然有许多工作可以继续深入。在诸多措施中,开展绿色城市工作,进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