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改善环境质量 政府责无旁贷

2012-01-01 08:34:35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

  刚刚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4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大会上强调,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必须牢牢把握环境质量的公共产品属性,更加强调政府在保障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保障和改善环境质量,是把握职能定位和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切割性和非排他性等特征。在法律层面,《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对政府确保基本的环境质量做出了法律规定。在政策层面,环境保护被纳入“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成为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对政府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基本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要求各级政府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改善环境的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质量,成为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政府保障和改善环境质量,是满足人民群众迫切愿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的生存底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截至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3万元,人民群众的衣食问题已经解决,住的问题正在解决,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生活质量问题也必须解决。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不断提升,对良好环境质量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政府治理污染的速度难以满足老百姓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负起责任,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政府保障和改善环境质量,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经济高歌猛进、环境日趋恶化不是科学发展,不能促进社会和谐;环境质量优良、经济停滞不前也不是科学发展,也无法促进社会和谐。我们既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也不能为了发展而宽容污染,而必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要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又要确保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职能,统筹兼顾,积极承担起保障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

  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的永恒主题,确保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迎难而上,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人民提供安居乐业的优良环境,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和谐稳定打牢基础。

 

编辑:fengxiaol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部署,充分发挥环境标准体系对于陕西省经济产业的引导作用及其对于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6月4日上午,陕西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联合召开陕西【详细】

粤港澳大湾区拟建设世界级森林城市群

记者从在佛山举办的全省绿委办主任暨部门绿化和森林小镇建设座谈会了解到,广东省将主动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森林城市群。【详细】

未来10年 河南规划造林2252万亩

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评审会,经过审阅、质询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仑、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详细】

2017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典范案例征集

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优质绿色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各级党委、政府以“生态规划、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的典型性案例为基础,通过自荐、媒体推荐、上级引荐的方式,本着自主、自愿参与的原则展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