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城市建筑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牺牲品
日前,在中国建筑学会举办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座谈会上,一些专家纷纷指出,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舍弃了地域特色,忽视了建筑文化,使得城市建筑大量雷同,粗糙仿制,文化缺失,“千城一面,万栋同根”。(1月8日《工人日报》)
无独有偶,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建筑设计学术研讨会上,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库哈斯这样调侃中国的同行:“中国建筑师的数量是美国建筑师的十分之一,在五分之一的时间内设计了五倍数量的建筑。这就是说,中国建筑师效率是美国同行的2500倍。”我国建筑师设计效率真是如库哈斯所言,有美国同行的2500倍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的600多座城市中,有100多座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国内大都市,其中有不少城市提出要建设中央商务区,有10多个城市瞄准建设国际或地区性金融中心。以上海市为例,在过去十年中新建的摩天大楼,比整个美国西海岸全部摩天大楼的总和还要多。而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或是“欧陆”风,或是“迪拜”版,缺乏城市的个性特征。这样的现象,在全国不少地方也不同程度普遍存在。这或许就是中国建筑设计师能够创造出效率比美国同行高出2500倍的原因所在吧。
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建筑文化个性丧失的现象几乎是不可阻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设计要有地方文化个性,这实际上在认识上并不存在争议。但为什么城市建筑形象的趋同化,又是那样的不可逆转呢?笔者认为,这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方面。从社会经济根源来看,工业化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巨大的诱惑力、影响力打破了地域文化个性赖以生存的空间界限和文化界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趋势。近年来,建筑设计出现的“全球化”、“地球村”,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注释。另一方面,从决策者和设计者关系的角度来看,作为对建筑设计方案有最后“拍板权”的地方政府领导,热衷于模仿大城市的设计模式,追求“政绩效应”,搞所谓的“大、高、全”,往往忽视建筑师个性的张扬。
拾人牙慧的城市建筑最终将被历史无情淘汰。从盲目抄袭和照搬照套中情形过来之后,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究竟应该如何规划我们的城市,设计我们的建筑,才能让我们的城市不会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牺牲品,从而以自己独特的建筑魅力笑傲历史,成为子孙后代永远的骄傲。忙于“多、快、好、省”的中国建筑师们,该扪心问问自己的良知了。
编辑:fengxiaolin
相关阅读
哈尔滨冰块与城市建筑相映成趣
1月2日,松花江哈尔滨段岸边的冰块与城市建筑相映成趣。时下,冰城哈尔滨市正值严冬时节。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江畔,采冰人从江中采出冰块放置在岸边,废弃的冰块也堆积在一旁,这些冰与远处的城市建筑相映成趣,仿佛诠释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