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构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2012-02-13 15:07:50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早春2月,春和景明。到湖北采访的三天时间里,从武汉到鄂州,从东湖高新区到武昌楚河汉街,从政府机构到企业,随时能感受到一种春潮涌动、激情迸发的发展气场,近之不由怦然心动。

  一连串的新名词,如“两圈一带”核心战略、“四基地一枢纽”产业战略、“一主两副”重大决策、向“四强”跨越、一“红”一“绿”两个试验区……无论从记者接触到的政府官员还是社科专家,均娓娓道来,耳熟能详。

  而这些名词背后,是一套严密而具可操作性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所有这些,均指向一个庄严的使命: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湖北,这个中部大省,正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卓越姿态和不凡业绩,担当起构建战略支点的崇高使命,令人刮目相看。

  大武汉的“复兴之梦”

  “武汉变得不认得了。”这是很多外地客商普遍的印象。

  这个曾经被称为“东方芝加哥”的城市,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它曾被戏称成“中国最大的县城”,几年前一句“不东不西,不是东西”,是武汉人无奈的自我调侃,形象地表达了武汉人奋起直追的焦灼。

  位于武汉武昌区的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故事累被提及。100多年前,汉口开埠通商,张之洞主政湖北、治鄂兴汉,倾心兴办近代工业,推动商业发展,大力兴办新式教育,启动现代化的觉醒。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东部沿海地区强势崛起,武汉逐渐被拉下。

  “我们做梦,都想把中部塌陷的帽子,扔到长江去。”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但进入新世纪之后,武汉又身处国内外新一轮更激烈竞争关口:传统重工业成本上扬、市场萎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蔚然成型,武汉凭什么崛起?

  2008年,武汉迎来了极大利好消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案获批,这无疑是后发优势的“助推剂”,手持金字招牌,武汉开始三年行动计划。

  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开工建设、东湖开发区获批成为国家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神龙轿车二期、东风本田等十多个特大项目稳步实施……一系列的大项目,让武汉跑步向前。期间留下的足迹,是每年一个台阶:武汉经济总量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三个台阶,2011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居第5位。

  “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背后,武汉在"两型社会"的探索中,还要加上了一组形容词:幸福、绿色。”身兼武汉城市圈研究会副会长的秦尊文认为。

  身为“百湖之市”的武汉,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将投入160亿巨资打造“六湖连通”工程:东湖、沙湖、杨春湖等城中受污染严重的六湖,通过清淤截污、引江济湖、水网连通、生态修复等工程,并与长江连通,促进湖水体流动,形成动态水网,连通后形成436平方公里的“大东湖水系”,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

  这个美好的梦想,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典范:去年10月,“六湖连通”示范工程,连通沙湖、东湖的人工河楚河开通,两岸打造的融生态、景观、文化、商业于一体的步行街,在楚河上,荡一叶轻舟,穿城走巷,畅游东湖沙湖,饱览城市美景……

  武汉逐步推广“两型”经验:基本建成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共投放自行车2万辆;在全国率先启动“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65%的建筑节能标准……

  “复兴大武汉”,这是记者采访中看到的一幅标语。

  一幅青山绿水的大都市蓝图,正在被清晰地勾画出来。

  湖北:中部的腰抬起来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

  “支点”作用发挥明显,2010年,湖北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从武汉城市圈,到鄂西的生态文化旅游圈,再到肩挑东西的长江经济带,湖北现代化格局中的核心棋子,一步步落子到位。

  如今,武汉城市圈4条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即将形成;投资400亿元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6大生态工程建设相继启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正式实施,黄金水道将迎来黄金时期。

  通过圈圈互动,圈带互动,扩大各个区域资源配置空间,创新省域空间协调发展格局,“两圈一带”战略成为湖北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强力引擎。

  去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一主指的是武汉,“两副”是襄阳、宜昌。三个城市主次有分,又三足鼎立,完善湖北城市布局和城市体系,促进湖北协调发展。

  “湖北正在理顺三个支点相互之间的发展关系,三市之间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武汉市要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着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个副中心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尽快担负起作为"省域副中心"的责任和功能。”秦尊文说。

  “一主两副”的战略逐渐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武汉、襄阳、宜昌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4.8%、14.3%、1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通过"两圈一带"和"一主两副",加上湖北去年提出的"壮腰工程"复兴大荆州,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大城市圈将成为主导力量。”秦尊文说。

  经济发展的同时,是文化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发展,是没有动力的发展。湖北的崛起,需要荆楚文化的精神支撑,”湖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袁北星如是认为。

  而记者采访所及,甚至在整个湖北,人们谈论最多的一种“文化”,则是“发展文化”。这种指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只争朝夕的发展文化,正在荆楚大地培育。

  “中三角”:描绘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蓝图

  就在本报记者在武汉采访的这几天,一个会议引起全国瞩目: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召开,江西、湖南、湖北三省领导分别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发展协议”。

  翻开地图,从铁路里程看,武汉至长沙358公里,武汉至南昌365公里,南昌至株洲367公里,近乎等边三角形。鄂湘赣三省领导三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继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三角地区之后,长江中游地区的“中三角”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第四增长极,正呼之欲出。

  “下一轮经济竞争,将从单一的城市竞争演变为区域竞争,推进长江中游经济一体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秦尊文认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首次召开三省会商会议,标志着“中三角”的起航。

  “一江两湖”,三地情深。根据赣湘鄂三省的构想,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整合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而成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将逐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建设: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和生态保护一体化。

  大家的共识是: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需要“大合唱”,这台“大戏”,没有配角和主角之分,三省的关系是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只有协调立场、步调一致,加强共同利益诉求,才能谋求1+1+1>

  3的整体利益,实现机遇共享。

  与会的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推动“中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一条开创历史的道路,蓄势已久的起跑令已经打响,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将是带动中部地区经济起飞的重要能量。

  楚风猎猎振兴路,劲舞中部起宏图。重铸辉煌的时代已经到来。湖北,正展示自己生机勃发的发展气场,吸引世界的目光!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湖北秭归:库岸生态修复忙

  5月29日,工人在秭归县茅坪镇银杏沱水域库岸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施工(无人机航拍)。【详细】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湖北恩施:打造生态修复基地

  日前,湖北省恩施市检察院检察官来到该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铜厂坡桃花观光园里走访查看桃树的截干定形情况。这片占地面积183亩的桃花观光园,是今年该市新增的三个【详细】

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三个时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时代,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时代中看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的变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