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建筑,是对历史文化心存敬畏

2012-02-17 09:33:34    作者:逸川夫     来源:四川新闻网     浏览次数:

  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声未了,又有微博称“蒋介石行营拆了”,一张施工人员正在施工的照片与文字同时发布。这一抗战遗址的命运究竟如何?记者赶往现场看到,“重庆行营”已成施工现场,两楼一底的旧址屋顶已经完全被拆掉,仅剩砖木残体。当地称,地块已规划为教育用地,目前正在进行保护性拆除。(2月15日《新京报》)

  当然,也并非完全不存在诸如“维修性拆除”和“保护性拆除”的情况。比如,古建筑因年老失修,朽得不能立足了,这样的拆除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若尽可能地利用原有材料和相同材料恢复原貌,这样的动作也是合乎相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只是,这一“抗战遗址”的被拆,与保护并未搭上一丝关系。记者到现场看见,施工现场围墙上未发现有文物保护性修葺的公告。连表面上的“保护告示”都没有,谈何实制内容的保护呢。

  古建筑如何保护,经过多年热议,似乎一直缺失一种社会保护共识,缺失一股能及时有效地制约权力与利益的双向冲动。这儿也有一个保护历史建筑的好消息,据媒体报道,成都将分批次对署袜街的邮电大楼、邱家祠堂等承载着“成都记忆”的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凡是纳入保护的历史建筑不能随意拆除。成都将严控对历史建筑的拆除,将历史建筑保护审查列入政府征收、房地产开发、单位自行改造工程的审查范围。

  于此语境下,成都的这一举动便尤显珍贵。其实,现代优雅并散发出古文明气息的城市,需要这种从制度层面传导而出的保护古文化的意识。先人留下了魅力独具的历史文脉,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历史建筑看似平静,实则体现出一座城市在汲取、传承与包容历史文化的智慧与气度。历史遗迹不是一个任意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她是有体温与灵魂的,她惧怕权力机构在利益驱使下失去理性,开着机声隆隆的挖掘机,傲慢地去任意拆除,去任性复原,去随意嫁接。

  就拿备“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事件来说吧,大建水泥楼林与古建筑保护之间“扳手腕”,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在今年春节期间,“梁林故居”终于还是碎为瓦砾,经济数字还是扳倒了文物保护。尽管北京市区文物部门2月9日宣布,对拆除梁林故居的开发商处以罚款50万元,并责令其恢复所拆除旧居建筑原状。但此举已让毕生倡导以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的梁思成夫妇身后再次受辱。这不由得让人忧虑,连首善之区的北京,都无法阻止大拆大建,其它地方,究竟如何靠制度合力去小心呵护“城市记忆”,的确已经日益摆在我们的决策案头了。

  放眼全球,伦敦的城市规模比我国的上海还小,但它的保护历史建筑有1万处;整个英格兰有60万处;而日本竟然多达100万处。相比之下,我们国内一些地方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非常淡薄,其行动也异常迟缓。保护历史建筑的行动,往往让位于GDP的上行脚步。近年来城市发展,几乎千城一面,处处是钢筋水泥耸立而成的“森林”,曾经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气息几近消失。而一些像成都那样对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此类智识之举当属“对历史文化存敬畏之心”。当然,要全面提升保护力度,尚需跟进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编辑:fengxiaol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古建筑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觉得在现代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越来越多,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成为一个趋势。中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各个方面知识的媒介中,古建筑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详细】

中国古建筑中的气口——天井(多图)

  天井,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古民居及祠堂、庙宇中极为常见。老住宅区,房屋与房屋之间或与围墙之间围出的露天空地称之为天井,是老宅采光、通风最主要的构造,同时它能使建筑空间更加灵活,构成美妙的环境景观。【详细】

留住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重开发、轻保护,使古建筑的传统格局和风貌遭到破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