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建筑带来巨大“后世博”效应
曾吸引游客达7300多万人次的上海世博会已落幕一年有余。龙年新春,这片横跨黄浦江两岸的5.28平方公里土地,正在孕育新一轮的开发建设。笔者日前了解到,世博会地区后续开发利用正加速,长期效应有望辐射海内外。
世博博物馆征集设计方案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打造带动城市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滨江发展轴,加快世博会地区后续开发利用,完成世博轴综合改造工程。
龙年里,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展览局(BIE)惟一的官方博物馆将在上海世博园原址正式开建。按照初步规划,馆方将先进行博物馆设计方案的全球公开征集,待方案最终敲定后,世博会博物馆工程将正式打下第一桩。
在世博原址的浦东区域,除已经重开的“月亮船”原沙特馆外,原意大利馆和卢森堡馆按计划将于龙年新春完成内部更新,3月将正式“复出”,成为中欧经贸文化交流的一个新窗口。
2010年世博会期间令中外参观者难忘的白色巨型地标建筑“世博轴”,也有望在年内重新迎客,其后续利用定位为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
上海世博会上最大联合馆———非洲联合馆,龙年里将以“上海世博会展中心”的新身份进一步发挥综合功能。其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可为新兴制造、新能源、高科技、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消费品等领域各类国际性展览盛事、大型活动及会议论坛提供展示场地和服务。
瑞典馆将迁建河北唐山
同样是龙年新春,在河北唐山曹妃甸的“中瑞创新岛”项目现场,蕴含众多科技创新元素的上海世博会瑞典馆即将迁建于此。该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曹妃甸的相关地块已平整完毕,施工图修改临近尾声,只待开工。
上海世博会闭幕后,国内各省、区、市纷纷努力将各国世博展馆“请回来”。其中,有“青苹果”之称的罗马尼亚馆是迁建路途最远的展馆之一,它在新疆昌吉安家。
种种迹象表明,“后世博”开发利用的长期效应,正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中外合作领域。以瑞典为例,2010年世博会闭幕后,馆长安妮卡回国后继续从事两国间的公共外交工作。安妮卡说:“让我们惊奇的是,‘后世博’效应如此巨大。尽管世博会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瑞典的商界、学界以及凡是参加过上海世博会的人们,都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大大促进了两国的商贸往来,这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2012年,尽管面对欧债危机等复杂经济因素,但中瑞之间的“后世博”合作持续推进。受到上海世博会及上海部分文化创意园区的启发,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近郊还正在筹备新建一处“电子数码艺术中心”。
编辑:fengxia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