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城市生活形态: 将极度社会化生存
眼下,麻省理工学院的新媒体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名为City Home的设计,这是对城市人类在同一空间内将家居、娱乐、社交、工作各项功能融合的探索。通过针对性的室内设计、装修尤其是隐藏式活动多功能设施的搭配,家居功能被重新界定。“家”除了是起居住所,还可以是健身房、厨房、会议室、图书馆、舞厅和写字楼。同一空间变换成不同场景的理念颠覆了传统建筑的类型划分,直接改变人类的生活形态,大大降低城市居民对交通的需求。
负责City Home的“换位研究小组”同时还在进行“City Car”项目:与多家汽车公司合作,研发小巧、环保的城市汽车。它采用纯电力甚至太阳能作为动力能源,实现零排放的同时也大大缩小了汽车的尺寸,令泊车难度和占地都大大减少。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生前提出“共生哲学”,强调不同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他在建筑领域践行其理论,主持了诸多影响深远的项目,最早于1979年开业的大阪Capsule Inn胶囊酒店便是其中一例。
今天的胶囊酒店已从日本蔓延到亚洲地区不少人口密集的都会城市。这种麻雀式居住形态,在小到不可思议的不到3立方米空间内配置了卧床、照明、电视、空调、通讯、上网等满足住客基本生活需要的诸多设施,并由配套的公共区域提供储物、沐浴、洗衣、餐饮、生活用品销售等各项服务,以所提供设施和服务的品质消解空间的逼仄,给住客带来舒适感和满足感。但在单位空间成本压力没那么大或者经济发达程度没那么高的城市,“胶囊酒店”的平民化版本都问题不断。比如香港的“笼屋”便成为赤贫阶级生活窘困、社会保障缺失的耻辱标志,内地一些城市则担心建筑、消防、治安、卫生等多方面的隐患,立法限制规管“胶囊旅馆”、“胶囊公寓”。
在“胶囊居住”方兴未艾的背后,凸显的是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外来人口特别是农业人口持续涌入城市带来的社会变革。占世界人口60%的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地区,这里的城市化进程也是最迅猛的。在未来很多年内,城市人口的增长都将以外来人口的增长超越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的方式完成。另一方面,城市规模因人口增加不断扩大的同时,建筑功能的模糊性也日益彰显。SOHO已经蔚然成风,更大规模的功能融合也愈演愈烈。
无论是胶囊酒店、City Home或City Car,其目标都是为实现无数科幻作品预言过的未来生活形态:极度社会化生存,或者说高科技辅佐下的蝼蚁化生存。而今地球人口不断膨胀,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城市居住为主流的时代,亦宣告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富于诗意的乡居生活正沦为历史。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