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日记:植树节与PM2.5

2012-03-13 09:16:58    作者:徐建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浏览次数:

 

  3月12日 晴

 
  今天是植树节,北京的气温也非常“识相”的达到了两会开幕以来的最高值。虽然对于北京来说,真正的植树活动得等到3月底——两会也没有安排代表委员们进行植树活动。但在小组分组讨论时,一位人大代表从植树节出发,阐述了PM2.5监测的意义,还是让人再次感受到了环保在两会上的热度。
 
  从两会召开前夕开始,本来属于相当专业词语的PM2.5,就一下子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随着温家宝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PM2.5更是抢了GDP的风头,成为今年两会上最热的词语之一。
 
  3月5日下午,广东代表团开放时,媒体问起了PM2.5;3月6日,江苏代表团小组讨论时,人大代表说起了PM2.5……两会真是随处可听见PM2.5。
 
  我也在诸位专家级人大代表们的反复“解释”中,从PM2.5的“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原来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今年2月底,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PM2.5监测指标。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曾评价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时期,中国在沉睡;信息革命时期,中国刚刚醒来,如今,中国将要全心投入一场绿色革命。”这里的“绿色革命”,就包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与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一味追求GDP的粗放式发展,只能让发展陷入恶性循环。而“PM2.5新政”的登堂入室也意味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个重要的落脚点与支撑点就是质量,体现了决策层执政理念上的重要转变:不再看重经济总量绝对数,更多地注重发展的质量。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详细】

雄安新区规划已有雏形 土地制度或由批租制改年租制

 “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建设,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在2017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上透露,雄安新区规划的原则是水城相融、蓝绿互映的生态宜居之城,总体规划将于一段时间后提交中央审议。【详细】

2016我国治污“三大战役”战绩如何?

2016年,我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三大战役”战绩如何?今年将怎样继续发力,换来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详细】

两会:建美丽乡村应有长远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灵璧县高楼镇高庄村村民彭伟平说,究其原因,多是规划制定比较仓促,考虑问题不周全所致,这既浪费了资金,也使村庄建设“四不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