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嫁兜兰几人识?

2012-03-19 18:35:39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兜兰花形奇异,看过的人都说漂亮。由于资源稀缺、繁殖难度大,被业内人士称为“植物熊猫”的兜兰产业化之路一直走得比较蹒跚。目前,随着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断积累兜兰资源,其大规模上市或许已经不远。

  屡有突破产业化基础初备

  上世纪末,在利益驱使下,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野生兜兰资源被疯狂采挖。随着后期野生资源保护措施加强,不少企业、科研机构积极介入兜兰扩繁、产地回归实验,其种群数量得到很大恢复,一些适合商品化生产的新品种也已诞生,兜兰产业化基础初具规模。

  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绿缘花卉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兜兰生产企业之一,目前兜兰存圃量超过100万株。公司总经理邓克云介绍说,绿缘从2000年开始大规模生产播种兜兰,不断筛选整齐度和花色、花形更好的品种,现在已有十多个具备商品特性的品种。他认为,虽然目前兜兰市场还没有打开,但花卉产业环境已经得到大幅改善,兜兰推向市场正逢其时。

  繁殖系数低是现阶段兜兰产业化之路的重要障碍,不少企业只能通过播种繁殖或自然分株的方式得到更多的植株,但也有不少科研机构在兜兰扩繁方面有所突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杏黄兜兰’进行芽增殖,一株苗的年繁殖数可达到16株,‘长瓣兜兰’可达到256株,虽然无法与蝴蝶兰等常规花卉的组培速度相比,但已有很大进步。另外,华南植物园等机构也扩繁出‘彩云兜兰’等品种,并成功实现了异地回归自然。

  有“农民兰花专家”之称的赵木华在广西平南县从事兜兰研究已近20年,目前他收集了30多个兜兰品种,杂交出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新品种‘赵氏兜兰’,并摸索出适用于大部分兜兰品种的组培快繁技术,引起了众多兰花学者的关注。目前,赵木华已拥有400平方米的组培室,与目前通用的组培方式相比,其组培技术快速而实用,速度快的员工每天组培的瓶苗量能达到传统方式的两倍。“只要有公司需要,我就能生产。”他说。

  产出周期长推广需努力

  虽然资源积累已经为兜兰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目前了解兜兰、愿意投入资金发展兜兰的企业太少,大多数从事兜兰研究、推广的企业和个人显得“形单影只”,因此一些相关技术和品种都还处于“待字闺中”的境地。另外,由于物种稀有,兜兰商品化生产所需手续多也让一些企业头疼。“每次参加兰博会,由于展示的是原种兜兰,因此不能参加评奖。”赵木华向记者抱怨说。

  赵木华目前最主要的生产项目已经由兜兰变成了铁皮石斛,因为兜兰的产出周期太长。“我是自己搞,经济能力有限,而一个兜兰新品种从杂交授粉到开花需要5年时间,开花后还要进行新品种登录,防止别人盗用;然后才能小规模推向市场,观察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最后才能大规模组培生产,这个过程要花去七八年甚至10年以上的时间,可以生产十来批铁皮石斛了。”赵木华无奈地说,他也曾与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接触过,但一听产出周期如此之长,对方都打了退堂鼓。

  此外,兜兰走多年前蝴蝶兰的高价之路是否正确也有待观察。山东青州鲁花苑园艺场总经理单连娟是青州做兜兰生意的第一人,但她没有经营很长时间。她对记者说,主要是因为兜兰太贵,消费者和下游批发商都不敢买。

  浙江德清新天地花卉园艺有限公司2010年从台湾引进了十多个兜兰品种,但两年下来,总经理陆浩伟总感觉兜兰有些曲高和寡,消费者对其漂亮程度很认可,但每株80元至150元的价格还是有些贵。“兜兰除了目前批量扩繁有问题外,还很难进行花期控制,开花了如果卖不掉,就只能损耗掉,成本太高。”陆浩伟表示,目前公司的兜兰只是作为蝴蝶兰、卡特兰的搭配产品销售,每年也就销售3000株至5000株。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兜兰还是很值得做的,前提是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随着兜兰组培扩繁技术更加成熟,与企业生产对接后,其产业化速度就能迅速提升。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花卉界两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花卉领域两项成果获奖,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菊花课题组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发棣主持完成的【详细】

北京盆花淡季来袭行情持续走低

  7月以来,天气炎热,北京盆花市场迎来淡季,整体销量下滑,走货缓慢。红掌价格与上月相比无较大变化;蝴蝶兰主要为租摆拿货,价格与上月持平;凤梨品质高的走货量大;绿植、小盆花等走货量下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