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创新突破 激荡城市雄心

2012-04-05 10:21:46         来源:西安晚报     浏览次数:

  日前,韩国三星电子公司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一期投资70亿美元,计划2013年底投产。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引起国内外媒体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随后,世界500强企业爱立信西安公司落户高新,同日,联合汽车电子西安厂斥资三亿搬迁扩产,预计新厂建成后首年营业收入可达23亿;3月29日,TCL集团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落户高新区软件园。

  这些世界名企的争相落户,再次阐释了西安高新区的强大魅力。

  事实上,仅2011年,西安高新区就引进了15家世界500强企业。包括美澳合资博思格巴特勒公司钢构生产以及设计研发中心项目、卡特彼勒和法士特合资自动变速器项目、美国汉胜公司与中航115所合资成立航空电源生产项目、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欧文斯科宁节能建材生产基地、IBM智慧城市中国解决方案中心、通用电气(GE)西安创新中心、沃尔玛陕西运管总部等。同时,成功引进特变电工、阳光能源、中航电测、中石油昆仑能源西北总部、中铁一勘院、中国兖矿集团等一批重大项目。

  众多国内外行业巨头争相落户,提升了高新区的国际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为陕西、西安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乃至对整个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国际名企的纷至沓来说明了什么?三星的选择又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他们落户高新意味着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寻找答案。发现所有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就是高新区的魅力和潜力。而将“二力”分解后又表现为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这所有优势聚集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魅力魔方”。这个魔方拥有超强吸引力,吸引更多企业聚集,为高新区增添新活力,助力高新区成就“城市雄心”。

  “魅力魔方”之人才为本

  高端人才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


  高新区现有从业人员30余万人,其中本科以上12余万人,千人拥有大专学历以上从业人数600人,居全国高新区第3位;企业总数和就业总数居全国高新区第2位。被授予全国首批“大学生创业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31%。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个,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参与创业创新的院士累计68人,留学回国人员2800余人,硕士博士2万余人。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高新区启动建设西部人才特区,将通过特殊体制、特殊政策和特别服务,不断强化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外引内培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流的创业平台和生活平台。西安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高新区累计引进高端人才6000多人,其中1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6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29人通过西安市“5211计划”评审,5人当选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获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西北海外智力引进专业委员会落户高新。

  2011年高新区修订完善了《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重点增加了“奖励领军人才和为高新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鼓励海外人才机构(组织)为高新区输送高层次人才”以及“鼓励高层次人才培养”3大内容。其中最高奖为入选“千人计划”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计划”的人才可给予100万元奖励,与哈工大等9家知名高校签署联合引进、培养博士后协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20个,占到陕西省的近三分之一。

  “魅力魔方”之科技护航

  强大创新力是高新区最显著特色


  科技资源是西安高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西安高新区加大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断促进科技资源的聚集、融合和统筹,形成了较强的要素聚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成长的体制机制与环境。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集成创新


  与市科技局合作建设了西安科技大市场,搭建了科技资源供需双方共享交流、交易合作的平台。西安科技大市场正式运行以来,完成技术交易额200多亿元,使西安的技术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

  与沣东新城合作共建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与西安交大共建了“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首批1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入驻。

  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军民融合、合作嫁接、院(校)企分离、改造升级等不同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要求,加强分类指导,整合提升优势,推动企业成为统筹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园区科技创新活跃的企业达到3000多家。

  与曲江新区合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手机娱乐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支撑和推动陕西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组建了卫星应用、软件外包、WAPI、生物医药、高功率激光器及应用等14家产业联盟,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配套合作和市场拓展。

  以国家军民融合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建设为契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机制。目前,高新区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8家,有5家企业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3家企业列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14家企业成为陕西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以公共平台建设为重点

  推动孵化创新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构建了低成本、高质量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了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和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区内企业制定或取得国际标准制定权15项,制定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00多项。区内建有各类工程与技术中心、产业公共服务平台100多个。围绕主导产业,与8所“211工程”高校和6个工研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了孵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的23个孵化器和面积71万平方米的11个“科技服务站点”,其中创业中心成为国内最好的孵化器之一,荣获了亚洲孵化器大奖。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式建筑的回归与创新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绵绵五千年的风波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的沉淀,不仅仅凝聚在优雅诗词歌赋和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中,更多的,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的地方,就如我们的传统建筑。【详细】

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获突破

  记者从青海省政府获悉,已实施一周年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多项进展,在执行最严格生态保护标准的同时,相关部门探索适度特许经营等配套办法,引导牧民在保护中受益。【详细】

风景园林创新发展论坛钱睿演讲实录

我们希望能够知道在多个专业面对同样城市发展问题的时候,我应该如何去工作?【详细】

文旅小镇如何走好创新之路?

 小镇规模一定要小,小才能精,小才能美。小镇建设应该走精明收缩的道路,规模较小,反对粗放、快速、一窝蜂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