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造湖运动兴起 城市里的水属于谁
广州近几年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造湖活动。去年,荔湾湖保持了50余年的最大人工湖头衔,被新建成的白云湖抢走。白云湖的水面面积达1500亩,超过广州市区原有四大人工湖水面面积的总和。不过,这个广州第一的宝座,白云湖还没坐热,很快就要被九龙海湖取而代之了。这个湖名头更响,据说比杭州西湖还要大不少。
如此这般,纪录一年一刷新,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假以时日,花城变成水城,也未可知。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广州市地下水源不深,同时又有珠江水补充,多挖点人工湖本来没什么,但这样一哄而上的瞎造乱挖、不断攀比,就不免让人心里打鼓。从生态学观点看,湖是造不出来的。只有依托自然水系,与河涌水系连通,人工湖才能起到最好的调蓄和补水作用。但事实情况是,为了保证水景美观,广州在这些新建人工湖与周边河涌间建起水闸,长时间不开启,使本来已严重污染的河涌水排泄不畅,导致污染更重。
市民的质疑接踵而来:人工湖是不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开挖人工湖是不是“面子工程”?是不是只关注景观功能?这样大规模地开挖是否会加重财政负担?最重要的是,政府这样大手笔的投入,到底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还是在为湖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做嫁衣裳?
人工湖的开挖改善了周边环境,使原本条件并不见优势的土地地价水涨船高。以即将建成的广州市萝岗区的九龙海湖为例,其两岸房价预计能够达到1.5万~2万元/平方米,而目前萝岗中心城区卖得最贵的商品楼盘不过1.6万元/平方米。退一步说,广州的人工湖不幸充当了为房地产助力的重要角色。
用经济的目光打量环境保护,算计着治理好环境能招多少商,拉动几个点的地价增长,这样的算盘不只广州在打。仅仅媒体近日曝光的,就有洱海在湿地里建房地产项目,西双版纳的景洪市则公然填湖建旅游度假村。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知道自来水是有价的,但他们大概很难想象,这一面面湖水实际上也带着价签,正在被经营甚至被出卖。只要有商业价值,湖可以随时填,也可以随意挖。而对于湖泊的生态功能,需要的时候被扯出来当大旗,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性失忆般的束之高阁了。这样下去,最终损害的是公共利益,损耗的是社会公正。
细究起来,环境功能之所以被用错了地方,深层的动力来自于政绩冲动或利益驱使。这就指向一个核心问题:这是谁的城市?城市里的水又到底是谁的?
在很多地方,城市建设看起来都只是主政者的事情。城市不论好坏,都深深印刻着“一把手”的痕迹。书记的经验好恶、市长的胸中沟壑,都可能改变一座城市的生态。他们大笔一挥,一个个大工程便宣告启动;签一个名字,一座座高楼就拔地而起。
这样一种城市管理模式,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它缺乏连贯性,铁打的城市,流水的官员,城市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很难保持稳定;它很容易犯错,小到因造湖危及万亩果园生计,大到整体规划失当;最重要的是,它缺乏公众的认同,从厦门PX到南京梧桐,再到青岛种树,一次次激起民意沸腾。
应该说与PX项目和砍树、种树事件相比,广州造几个人工湖并不算太恶劣,但问题在于,征求过市民的意见没有?作为城市公共工程,造一个人工湖,不仅需要科学严密的考察论证,也需要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这两个方面工作虽然着力点不同,却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使政府决策更加合理,获得更为坚实的民意基础。
从厦门到南京,从青岛到广州,我们可以看到:市民要求参与城市发展的欲求越来越强烈。
这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一座城市,不仅是书记市长的,更是每一个生活在那里的市民的。一个城市的主政者也许在这里任职几年,任满离去,而这座城市的市民,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的。市民的声音,应该被尊重,这是基本的权利。
城市里的水,首先是生态、是资源,而不是水景,更不是房地产宣传单上的点缀。广州造湖运动这条路,接下去该怎么走?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航拍广州最大的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
南沙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最南端,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约10000亩,是广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观赏荷花荷叶的好去处。【详细】
第二届“设计城市”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11月24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