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重工业城市环保新路
马鞍山市创新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实行驻厂监管。图为监管人员帮助企业查找环境问题。
安徽省马鞍山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且各项主经济经济指标人均值连续多年保持安徽第一,达到长三角城市中等发展水平。同时,还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马鞍山是一座依钢建市的重化工业城市,一直以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为主,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将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重工业城市环境保护新道路。2006年1月,原国家环保总局授予马鞍山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钢铁城市、中部地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在荣誉面前,马鞍山没有停止前进。创模成功后,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树立“环境立市、环保优先”的理念,着力持续巩固提高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在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淘汰落后钢铁产能670余万吨
2006年9月,马鞍山市第七次党代会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六大目标任务之一,列入全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重要指标全力加以推进。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努力建设生态马鞍山”。马鞍山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均多次听取环境保护工作汇报,对重大环保事项作出决策。为强化目标落实,市委、市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市党政机关目标管理,把县区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纳入了干部考核的内容,作为奖惩任用的依据,为巩固提高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马鞍山市坚决贯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四个一律不批”要求,加大环保竣工验收力度。5年来,全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达到100%,“三同时”验收率达到较高水平。否决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其中包括数个投资额达几十亿、上百亿元的大项目。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积极探索企业监管新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电力企业驻厂监管,编制了《马鞍山市燃煤电力企业环境监管手册》,规范了电力企业脱硫系统运行管理,并将驻厂监管延伸到污水处理厂,取得明显成效。在马钢公司等重点企业大力开展环保监督员制度,建立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三元环境执法监管体系。在全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先后淘汰了一批高耗能、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项目,关闭了51家“两高”企业,关停转产了60多家小冶炼、小钢铁企业,累计淘汰落后钢铁产能670余万吨。全市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建成脱硫设施。马钢公司还建成了全省首套烧结机烟气脱硫系统。“十一五”期间,全市已形成二氧化硫3.2万吨、化学需氧量5900吨的年减排能力,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出台43项城市环境管理专项整治方案
过去5年,马鞍山市环境保护的投资占同期生产总值的2.5%以上,达82.49亿元,是上一个5年的3倍。其中共投入12亿元,扩建了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建了开发区、慈湖、东部、当涂、和县、含山、马钢六汾河7座污水处理厂,建成了515.7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每天污水处理能力近5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十五”期间的6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
目前,马鞍山市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处置工程已经竣工,日处理能力达到100吨。投资1200万元的向山垃圾处理场二期填埋区工程于2009年完工,日填埋能力由400吨提升到800吨。同时,投资800万元对原有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进行提标改造。总投资1.6亿元的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已于2010年底开工建设,全面建成投运后,年处理危险废物2.65万吨。
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十一五”期间,马鞍山市出台了43项城市环境管理专项整治方案,先后开展了长江环境执法行动、重金属污染企业整治、慈湖地区工业污染整治、饮用水水源整治、尾矿库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5万多人(次),现场监察1500多厂(次),下达执法文书1070件,立案调查191件,实施行政处罚134件,行政拘留4人,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加快推进河湖整治。2008年,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慈湖河综合整治工程,前期投资8亿元,实施了化工企业整治、采选矿企业整治、酸性渗出水治理等八大工程,经过3年努力,慈湖河水质有了显著改善。
切实抓好大气环境治理。马鞍山市政府重新划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将禁燃区由原先的17平方公里扩大到150平方公里,覆盖了整个建成区。出台《马鞍山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建立机动车环保合格标志管理制度,建成了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淘汰黄标车工作稳步推进。
大力实施工业集中区居民搬迁工程。200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用3年~5年时间,实施金家庄工业集中区居民搬迁工程。截至目前,已搬迁居民1万多户近3万人。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投资2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市青少年环境教育馆
马鞍山市一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构建了网络、报刊、电视、广播、户外广告多重覆盖的立体宣传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法规政策和生态文明科普宣传。投资2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市青少年环境教育馆,目前已接待来自全市的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3万多人次。
另一方面,加强生态示范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绿色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两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各级生态村85个,各级绿色社区39个,各级绿色学校94所。各大中院校、各社区都成立了环保志愿者组织,每年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的人数达到上万人次。通过全民创“绿”行动,使全市人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热情逐年高涨,绿意满城。
马鞍山人付出的巨大努力,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十一五”期间,马鞍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交通干线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均保持在良好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为100%。
马鞍山收获的不只是良好的环境质量,更有社会的和谐。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马鞍山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80%以上。
让污染成为历史、将“灰城”变成“绿都”,马鞍山市委、市政府为此锲而不舍。马鞍山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生态不仅是生存最基础的条件,更是发展最重要的竞争力。要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把马鞍山打造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天空一天天亮起来,绿地一日日多起来,城市一天天美起来。如今,在这座城市,你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她的勃勃生机和沧桑巨变。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
如何将城市里小块土地变为城市绿洲
从蜿蜒的小路到乡村朴素的大门设计,这里介绍营造城市中宁静的绿洲的10个方法。当你的室外空间是一个城市广场,如果不是特别的小,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块花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