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湖于民”的西湖景区全线免费10年名利双收
2011年6月24日,杭州无眠。
那一夜离12时的钟声敲响还有5分钟,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申遗成功,是西湖两千多年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浙江人是如何让西湖征服了世界?这个过程中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更是浙江省一次关于机制创新的成功战略布局。
2004年4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与《瞭望东方周刊》合作,对中国6个大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的测试。测试人员在6大城市的闹市中,通过随机访问一定数量的市民,得出了这样的测试结论:杭州人均收入居中,幸福指数却最高。
人均收入居中的杭州人,为什么会流露出那么高的幸福感呢?这自然有许多因素。但是,无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免费西湖肯定是许多人钟情这座城市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将西湖申遗看作是最完美的结果,那么由点入面,2002年创始的"免费西湖"就是这几年来浙江在机制创新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我们试着通过剖析这个被坚决地执行到现在,使得浙江旅游业名利双收的创新型政策,来展现近五年来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方面的全方位突破。
"免费西湖"是水到渠成
"免费西湖"并非横空出世。有时创意的呼声开始是微弱的,当有了理性的决断时,这个声音才强烈起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领导干部在思考,专家学者在解读,园林文物实践者们在探索。
撇开上世纪80年代北山路整治不谈,我们可以将1993年8月开始的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看作序幕。而199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就为西湖的免费开放,提供了纵深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
2001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提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浙江历届政府明白,只有提高了杭州交通、景区道路等旅游资源的空间容量、扩大西湖景观供应、为旅游相关产业增加需求奠定物质基础后,杭州西湖景区才能逐步实施西湖绕湖公园免票的举措。
2002年10月起,杭州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真正做到了"还湖于民"。西湖景区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
一切水到渠成。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杭州倡议成立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产业联盟
今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运河森林公园视察时提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后来又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切实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详细】
杭州音乐喷泉,美轮美奂让人惊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除了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人工设计的音乐喷泉之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