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变“湖悲”:武汉发展史成填湖史
到处弥漫着刺鼻恶臭的武汉南湖,变成了“死鱼之湖”。
南湖渔场工作人员驾着小船正在湖面上打捞白花花的死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4月底武汉南湖开始出现死鱼,每天都在增加,今年死鱼大约有15万公斤。
这是武汉南湖著名的“翻塘”现象,是指在富营养化的南湖,在每年4月底5月初的时候,由于气温的快速回升,出现大面积死鱼翻着白色的肚皮浮出水面的现象。今年的“翻塘”比往年早了半个月。
华中师范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老教授在南湖之滨生活了20多年,他告诉本报记者,导致武汉南湖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就是填湖造地以及周边暴增的楼盘项目带来的污染。在南湖腹地,记者看到,许多工程车正忙着平整已经被填起的土地,四周则是拔地而起的高楼。
“百湖之市”武汉:湖景房凶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的湖泊面积减少了约34万亩,填湖后的主要用途为房地产项目开发。
南湖位于武昌西南部,是武汉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湖泊。南湖被湖中堤分割为大小南湖,原有湖面8平方公里左右,现在湖面不到4平方公里,面积萎缩一半以上。
在近年来填起的地面上,聚集了一个大学城武汉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在这里建起了“南湖校区”;明泽半岛、南湖山庄、水蓝裙等多个住宅小区也是近年以来陆续建设的。
“到了晚上,工程车就会悄悄进入湖区填湖作业。”上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告诉本报记者,20年以前,南湖水是非常清澈的,每到夏天附近的居民都会到湖中游泳;现在,南湖周边聚集了超过30万人,20多个排污口每年要排放约4000万吨污水,湖水富营养化在所难免。
另一个正在急剧萎缩的是沙湖。该湖位于武昌东北部,被沙湖大桥分为内、外沙湖,原为武汉的第二大湖泊,原有湖面一万多亩,即便在上世纪80年代,也有6000多亩,但根据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统计数据内、外沙湖现有面积分别为0.134平方公里、3.197平方公里,已经不足5000亩。
民间的说法更加触目惊心沙湖附近的居民吴军告诉记者,沙湖的围填以内沙湖为甚,原来大约1200亩的湖面,现在只剩下一百多亩,消失90%左右。沙湖已由原来的郊区湖变为武汉的“城中湖”。
本报记者在沙湖大桥南侧看到,万达集团等多个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正在沙湖旁边施工。站在沙湖大桥上可以看到,沙湖公馆、金沙豪庭等多个大型楼盘像栅栏一样已将内沙湖围得严严实实,这些楼盘就是价格昂贵的湖景房。
“武汉的发展史,几乎变成了一部填湖史。”前述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表示,过去30年,武汉城市建设总面积增加200多平方公里,但湖泊面积减少将近230平方公里,杨汊湖、范湖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现在已经变成了带“湖”字的地名。
来自武汉市水务局的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武汉中心城区共有127个湖泊,目前已经锐减至38个,平均两年消失3个湖泊。“百湖之城”武汉目前已是盛名难符。
《武汉地理信息蓝皮书》披露,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的湖泊面积减少了约34万亩;最近十年,湖泊面积减少大约1万亩;其中取得有关部门合法审批手续填湖的占53.3%,非法填湖者占46.7%。填湖后的主要用途为房地产项目开发。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湖北秭归:库岸生态修复忙
5月29日,工人在秭归县茅坪镇银杏沱水域库岸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施工(无人机航拍)。【详细】
湖北恩施:打造生态修复基地
日前,湖北省恩施市检察院检察官来到该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铜厂坡桃花观光园里走访查看桃树的截干定形情况。这片占地面积183亩的桃花观光园,是今年该市新增的三个【详细】
湖北省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
11月11日,记者从在武汉召开的第四届湖北生态文化论坛获悉,我省已建各类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168个。其中国际重要湿地3个,分别是沉湖、洪湖和大九湖,居中部第一;国家湿地公园63个,居全国第三;我省国家级和省级湿地自然【详细】
湖北拥有63个国家湿地公园居全国第三位
11月12日,第四届湖北生态文化论坛在园博园长江文明馆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