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延伸:谈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细节设计

2012-06-06 11:30:51    作者:刘向军     来源:《理想空间》     浏览次数:

  现代“步行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在欧美国家几乎所有大都市的街道都为汽车所占用,一片人车混杂的现象,因此人们开始考虑建立“行人徒步区”,希望通过减少或制止车辆进入某些街道,把街道还给行人,并借此恢复旧有城市商业中心的繁荣。在今天的城市发展规划中,“步行街”也同样是希望在都市里的某些特殊地方,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商业中心地区的街道,限制机动车辆进入,让行人能够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漫步。

  当然,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中一个浓缩社会历史、文化的场所,始终处于一个多层面、多方位、多形态的动态平衡空间体系之中,其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步行街的发展经历了“仅仅吸引顾客--对步行者的关怀--成为社会活动中心”三个发展阶段,使人们的行为方式更加丰富,在轻松的环境气氛中享受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乐趣;加强了人们的地域认同性,成为城市的社会活动中心。

  我国目前的步行街很大一部分是从过去商业街转化过来的,因此,普遍具有功能相对单一,以商业为主、空间单调,以直线为主、缺少文化、地域特色,装饰生硬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现代商业街不仅吸引顾客,同时体现对对步行者的关怀,使其成为社会活动中心的目标呢,一个可行的途径就是充分认识到商业步行街边界处理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界决定了设计成败。

  一、空间边界

  前不久我们接受委托,为贵州遵义的阳光E版商业步行街项目提供设计方案。“阳光E版”位于遵义市北部新区的核心部位,北邻航天中学初中部,并与由市立图书馆、博物馆及市政府等构成的文化行政组团隔河相望;西侧为遵义市的母亲河湘江支流——重要的生态与文化廊道;东侧为遵义市北部新区的主要商业街珠海路。因此,阳光E版所处区域不但处于遵义市地理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处在新区城市文化功能与商业功能的交汇处,拥有显著的文化区位优势,具有成为城市的社会活动中心的前提条件。

  但是,由于阳光E版商业街项目,首先是一个住宅项目的延伸,产生的直接问题是:一方面,住宅平面的相对工整,使商业街内部空间基本成直线型,整个商业街的长度近200米,其间缺少必要的空间转换和变化;另一方面,两排建筑形成的内街与外街的联系不畅,主、次出入口不明显,且仅有两处内部通道联系内外,通道数量过少,很难形成内街与外街的视觉与形象差异,不能将购物人流引入内街,无法实现内街的商业价值。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认为应该重新设计商业街的内外空间边界,具体做法是:首先强化中部主入口及西部出入口的开放性、指示性,使其成为为联系内外三条步行街的主要过渡区域。同时,设计中对主入口边界进行退让,增强视线上的联系,去直取弯,空出西侧较大空间对人流进入商业街起到引导作用。此外,将内外街的联系通道由两个增加为五个,使外街人流能更容易看到并进入内街。

  另一方面,不论内街还是外街边界基本上都是直线,缺少进退、转折、凹凸变化。外街与城市主干道联系紧密,通过每间隔30米左右设置外廊或局部缩进形成供人群停留的小空间,并加入景观设计来减弱由于街道平直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感;内街空间狭窄、高耸,尺度生硬,设计突出天桥的存在,将内街分段布局,引入玻璃天棚,减少住宅体量对内街纵向尺度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内街的空间变化,给人以亲切宜人之感。

  人性化的空间就是根据人的行为规律、人的尺度、人的活动需求以及人对城市环境的反应形成的区域,这些区域应该首先满足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其次才是对区域功能的适应和接受,因此,任何尺度和规模的步行街都应该充分重视空间、空间边界的设计和处理,空间的定位直接反映了街道本身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反之,空间处理的随意和直白,导致的边界呆板、生硬和排斥性,对于步行街来讲,不仅缺乏对顾客的吸引,对于商业价值的实现也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空间边界的处理是步行商业街能否吸引顾客、体现对步行者人性关怀的基础,一个好的步行商业空间可以使人在置身其中的时候,享受宜人环境营造的舒适气氛,身心得到放松、激发参与感和购买欲等等。

  当然,步行街属于典型的三度空间,通常是由街道的地面和两旁建筑物的墙面所围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因此不仅对街道的空间节奏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物立面的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对街道空间的具体体现。

  二、建筑界面

  实际上,单纯的商业街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情况是,商业街以办公楼、住宅楼的临街或底层界面的形式出现,不可避免地,这样的街道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些建筑体量的影响。

  阳光E版项目属于住宅楼与商业结合的类型,商业两层,6层公寓式住宅在商业上部,住宅和商业的层高都较高,项目所在的遵义市日照间距亦较低,造成街道相对较窄,使得步行街看上去狭长、压抑。原来的设计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对商业街可能造成的影响,只是简单地区分了住宅与商业部分的外立面的材质,尤其是对商业部分的处理,采用深色花岗岩外包,由于效果过于厚重,进一步强化了建筑界面的压抑感和排斥性。为此,我们提出的设想一方面需要改变街道的空间节奏,另一方面则是对建筑的商业部分边界进行二次设计。

  首先,建筑立面缺乏地方元素,无法通过建筑语言对地方文化进行阐释,丧失了地域建筑文化的特色;第二,作为商业街,建筑过多采用水平线条,无法形成商业建筑丰富的、多层次的立面变化;第三,建筑材料冷漠、生硬,缺少柔化材质,比例及视觉、感官舒适度差。

  木、石、竹是贵州传统建筑运用最广泛的材料,在外街立面的处理上,通过将上述材料有韵律地交错拼接水平展开,给人以强烈的垂直感和现代感;入口处的门檐则是简化了的贵州吊脚楼的屋面,木、竹材料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加了街道的亲切感,也反映了商业街的地域性。内街的空间关系得到改善后,整个建筑的墙身采用传统的灰砖贴面,并用木格栅装饰一部分二层的窗间墙、开洞较大的开窗,使其更符合人的尺度;内街之间的过廊位置较高,通过在其外部加装垂帘式木格栅而降低过廊下的净空,使街道尺度更加亲人。此外,由于街道狭长,界面高耸,我们通过在过廊附近的街道上空加装玻璃屋顶减弱街道的连续性,减少人的视觉疲劳。

  任何形式的商业步行街,它的建筑边界都是与人的行为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墙面的材质、色彩、装饰的尺度、比例,出入口的设置、风格都会对顾客的认同感、归属感、舒适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建筑界面的品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经营者价值观的体现,直接决定了人们对步行街定位的判断,决定了他们停留的时间、消费意向等商业价值的实现。因此,建筑界面的处理反映了步行街的形象,应该具有鲜明的识别性并体现对人的关怀。

  步行街的地面是三度空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它的地位甚至比建筑边界还要重要。

  三、立体步道

  步行街,顾名思义是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的街道,对于步行的强调是源于现代城市的扩张和汽车的发展使街道越来越不适宜步行,而当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逐渐增多后,人们也越来越怀念那曾经能够“漫步”的都市,即使是在局部的区域能够实现“漫步”,也是对这种回归需要的满足。因此,在这样的步行街中,“走”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而步道是实现“走”得舒适、随意最直接的途径。

  通常,我们理解步行街的道路就是选择一种或几种颜色不同的地砖搭配地铺设就可以了,认为步道的主要作用还是交通性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街道本身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平面空间。事实上,我们强调人流在步行街的活动是“漫步”,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序、随意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一方面,从运动性角度来考虑,商业步行街应该给人一种流动向前的感觉,这样才会吸引行人在街道内行进,否则人们回很轻易地出离这个区域,因此,如何安排商业步行街纵向布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特定的铺装、纹理、植被等引导行人向前,同时又可利用它们在形式上的变化给人一种由进入到演绎到高潮的节奏感。另一方面,从静态角度来讲,步行街还应充分考虑行人休息的需要,这种需要反映到街道的设计上,可以是铺装的变换,也可以是灯饰、座椅的变化,也可能是开敞的小品类休闲广场,甚至是一些可以与行人交互的商业活动,这样不但会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人产生“滞留”的意愿,也给人以心理上被关怀的感觉。因此,步行街的道路不仅仅是铺在地面上的几块地砖,而是具有丰富层次的、界于人与街之间的立体界面,即使是相对较直的街道也可以通过花池的形态、座椅的种类、植被的高低形成这样亲切的空间。

  在阳光E版项目的内街中,我们采用流线型铺装延伸,一方面减弱了直线型街道给人带来的单调感,一方面也使空间组合具有多种的可能性,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历史、民俗等元素通过雕塑、置景等在次空间里进行了很好的表达,铺装、指示系统和居住、商业出入口结合,形成具有鲜明识别性的景观。同时,在西入口广场,铺装直接引导行人进入到由古老牌楼演化而来的观演舞台,在这里既可以进行商业发布,也可以举行小型的民俗表演,是步行街社会活动化的一个体现。

  当然,商业步行街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兼顾到不同情况顾客的需要,例如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可以通过增设盲道、无障碍通道、设立饮水机等等很多细小的设计来体现这种对人的关怀。

  ·四、结论:

  不论是空间边界、建筑界面还是对步行街路面的设计,实际上都是对细节的考虑,我们知道商业步行街发展的三个阶段中,第二代步行街追求“不仅仅强调购物活动,也考虑了步行者活动舒适”的设计思想,但这仅仅是一个比较低要求。新的步行街区不仅在形态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单一的街道,而是增加了很多要素,如几条步行街联网,街的两端配有广场;空中天桥步行系统等,这样步行街区的环境更加宜人。同时步行区出现了很多的社会文化活动,人们更多的是被环境和多种多样的活动所吸引,而不再仅仅是购物活动,显示出了它的社会化倾向。阳光E版项目已经具有这类步行街的雏形。

  因此,新型步行街的功能、环境的转化将更加复杂,在这里,人们的行为方式更加丰富,在轻松的环境气氛中享受不同层面上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乐趣,那么,空间、建筑、路面边界的处理也就愈发重要,成为加强人们的地域认同性,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并最终使其成为城市社会活动的中心。

  作者简介

  刘向军,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二所副所长,高级建筑师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郑州将用三年力争乡村绿化率达3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是城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村建设的目标。【详细】

日本栗林公园 承袭唐风汉俗

  苏州是园林的大观园,各式各样的园林寄寓了无数王公贵族或风雅人士的梦想;日本承袭了中国唐风汉俗,对庭园的经营也不遑多让,历代藩主、将军甚或天皇,无不精心设计优雅的庭园,既可休闲又能附庸风雅。此次广岛四国之旅,幸【详细】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对于花园的道路来说,观赏草可以构成令人喜悦的道路边缘,但是,这样的边缘需要很精心的维护,否则景观也许会不尽如人意。为了边缘草坪的修剪,宽阔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机来修剪;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沿道路两旁的缓坡地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