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 建设“两地三城” 实现富民强市

2012-06-07 15:51:01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衢州绘就“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新蓝图

  春夏之际的衢州,树绿花开人精神,处处生机勃发。衢州这座千年历史名城,在经历了上一个七年的嬗变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280.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9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382美元增加到5472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3%;衢州市也相继获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连续六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这是衢州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衢州人民心潮澎湃。

  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在四省边际率先崛起,变欠发达的内陆山区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衢州再度吹响发展的集结号。

  衢州市委主要领导指出,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任重而道远。衢州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生产、生活”相互融合的发展路子,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城市能级,实现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今后五年,衢州要努力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的绿色腹地、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打造神形兼备的人文生态城、开放包容的活力创业城、和美富庶的民生幸福城。努力再创一个衢州科学发展的黄金期,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绿色腹地”呼应“海洋经济”

  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的绿色腹地,是衢州市委、市政府在全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谋划衢州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融入海洋经济,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打造绿色产业,衢州的脚步更为铿锵有力!

  建设绿色大平台。按照生态、生产、生活融合,扩容、增效、提升同步,三次产业协同并进的总体要求,加快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进市开发区、高新园区扩容和升级,统筹规划开发区综合交通、生产生活配套,创建浙商回归产业园,建设山海协作示范园,打造现代产业新城。

  培育绿色大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金属制品、特种纸、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打造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空气动力机械和高端气体压缩机制造基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成衢州综合物流园区和巨化、元立物流园区。引进一批旅游综合体项目,把衢州建设成为四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各120个。

  推进绿色大项目。全面建成杭新景高速公路、杭长客运专线、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和衢江航运等交通项目衢州段工程。力争衢州机场迁建项目两年内突破前期、五年内启动建设。

  做强绿色大企业。形成百亿级企业5家,十亿级企业50家,亿元级企业400家,推动一批企业上市。

  海与陆,永相伴,紧相连。以“绿色腹地”来呼应“蓝色”的海洋经济,“山海联动、陆海联动、绿色发展”,凸显出绿色引领的发展导向,就是抢抓历史机遇,科学谋划,必将加快衢州实现在全省后发崛起。

  山区经济“高地”引领示范

  衢州土地总面积884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占85.4%,平原仅占14.6%,是个典型的“山区市”。促进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省委省政府以高瞻远瞩、统筹兼顾的广阔视角,把“浙江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建设重任交给了衢州。衢州又如何抓住契机、激活优势,建设浙江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呢?

  衢州人回答:打造山区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等,在建设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中确立和扩大在四省边际地区的领先优势,从而加快衢州率先崛起。

  “不破法规破常规”,衢州市委主要领导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凝聚力量、集中智慧,沉下心来扎实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全市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优化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之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搭建有近100万平方米的钢构大棚,种植百合花、葡萄、草莓、蔬菜和西瓜等,每亩纯利润分别达5万元、1.8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产出了“万元田”。类似于此,衢州大力建设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各县市区也推出适合各自实际的样板模式,衢江区推出“三园联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对外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模式,柯城区推行“废弃橘园改造模式”,江山市推行“三高并重”(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模式等,相关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也相继上报和通过省审批,现代生态农业迸发出强劲有力的活力。

  强化发展生态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为抓手,绿色招商,工业园区“腾笼换鸟”,逐步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消耗排放轻量化、产业发展绿色化,促进工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些年衢州不断吸引和集聚一些大型绿色产业、高端产业就是最好的证明。借助巨化得天独厚的优势,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园区内形成以硅材料产业为主体、以氟材料和其他化工产业为两翼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完整的中上游产业链,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定位鲜明、绿色发展的氟硅产业基地,成为带动区域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衢州高技术密集型、高附加价值型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该市工业第一大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变“资源”为“资产”。绿色生态是衢州最大的资源,衢州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把山区美丽的田园建成开放的生态旅游区、农家乐特色村,发展山水游、采摘游、人文游等农家休闲产业。在游客们看风景、住农家、买特产的生态生产中,农村调结构,农民增效益,建设和谐人居家园。

  文化软实力富民强市

  古城衢州,沧桑巨变,如诗似画,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历史与现代在这里融合碰撞天然妙成,迸发出厚重独特的内涵和活力。

  打造神形兼备的人文生态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8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资源丰富。衢州的山,衢州的水,赋予了这座千年古城说不尽的生态和灵气,衢州是浙江的生态屏障。境内江郎山成为我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国内最大的棋子文化主题陈列馆在衢开设、柯城余东农民画首出国门进军世界、开化根雕博览园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西安高腔、南宗祭孔、烂柯山的传说等8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3处文保单位、7926个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763个非遗名录,衢州是文化遗产大市。近年来相继涌现的“最美爷爷”、“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衢州最美代表,引发了做“最美衢州人”的价值观大讨论,“最美”是衢州人文生态城建设的一个“缩影”。衢州市提出充分发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优势,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2016年基本达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准。

  打造开放包容的活力创业城。在衢州,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创新文化弘扬光大、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开放氛围日益浓厚。这里,已成为投资者的福地、创业者的乐园、实干者的舞台。去年,衢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园区产业园区的国家级高新园区申报工作也在进行中,绿色产业集聚区也已批复成立。为更好吸纳、培育、孵化小企业,衢州市加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力度,现已拥有14个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入驻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企业有近600家。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经过5年的努力,力争在全市培育形成百亿级企业5家,十亿级企业50家,亿元级企业400家,积极培育和推动一批企业上市,发展壮大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打造和美富庶的民生幸福城。民生大如天,民生事业看得见、摸得着。这几年衢州民生事业的发展有目共睹,虽然衢州地处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但“小财政”办出“大民生”,经测评,民生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办民生的新路子。创新社会管理,在创新中为社会安全稳定提供保障。目前,衢州市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已推出八大体系、21个重点项目、13个重难题解决项目,实行项目化管理,并排出计划表。衢州致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富足感和归属感,成为宜居乐业、和美安宁、令人向往的城市。

  展望未来,衢州发展的画卷清晰壮观。

  今后五年,要建设“两地三城”,努力在支持和服务浙江海洋经济,不断拓展经济腹地中加快后发崛起,在建设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中确立和扩大在四省边际地区的领先优势,加快率先崛起。

  今后五年,要努力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在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差距,实现人民富裕程度高于四省边际地区。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山东12个县(市)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对2018年省级园林城市(县城)评价情况的通报》。   根据《山东省城市(县城)园林绿化评价办法》(鲁建城建字〔2017〕18号)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2018年省级园林城市(县城)评价工作,现【详细】

安徽省召开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

  8月14日,住建厅在阜阳市召开了全省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创建工作推进会。有关市、县(区)园林绿化行业管理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城建设计研究院城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王香春作如何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科学【详细】

山西晋中:拉开绿化骨架营造园林化城市

近年来,山西晋中市委、市政府秉承“以人为本,绿色惠民”的生态园林建设理念,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载体,全面实施公园绿地、道路景观、彩化美化、生产绿地建设,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地品质与数量的全面提升。【详细】

城市水质不达标将取消园林城市等称号

习惯了每月看看自己所在城市或者家乡空气质量排名的朋友,今后可能会多一份关注和“牵挂”——环保部日前正式印发实施《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这意味着水环境质量排行榜将在不久的将来跟公众见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