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湖泊“城市病”该怎么治?
据环保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近八成水质为四类、五类和劣五类。
作为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湖泊的污染、治理和保护情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2011年,国家财政部、环保部首次开展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云南省的洱海和抚仙湖、湖北省梁子湖、新疆博斯腾湖、吉林省松花湖、辽宁省大伙房水库、山东省南四湖、安徽省瓦埠湖共同成为首批8个试点湖泊。
洱海等处中营养状态,投入少见效快
伴随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向外扩张,城郊湖泊纷纷患上了“城市病”:水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的洱海,从2004年起,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三类,2008年中有8个月份的水质达到了二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称洱海是“全国城市近郊保护最好的湖泊之一”。
事实上,“高原明珠”洱海在1996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大面积爆发蓝藻,部分水域的水质甚至下降到五类。通过3年的治理和修复,洱海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系统在逐步恢复。
《201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数据显示,首批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的8个湖泊,其中洱海和博斯腾湖都处于中营养状态,水质为三类;松花湖为中营养状态,水质为五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大伙房水库为中营养状态,水质为劣五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南四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水质为五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
同为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滇池水质总体为劣五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高锰酸钾。草海和外海均处于高度富营养状态。不仅如此,滇池环湖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达50%。
“滇池就像是癌症的晚期病人,治理难度极大,成本高昂;而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期和中期阶段,就像是癌症的早期患者,治愈可能性大,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对全国其他湖泊治理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位大理市当地官员告诉本报记者。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建立保护机制
洱海等污染问题主要是富营养化,但它并非孤例。
据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公布的数据,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湖泊基本属于贫营养或中营养水平;80 年代末,被调查的26个湖泊中已有61%处于富营养状态;进入21世纪,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全国130余个湖泊的调查表明,富营养化和中营养湖泊已达88.6%,大中型湖泊如太湖、巢湖、滇池已处于严重富营养状态,洞庭湖、南四湖、洪泽湖、白洋淀等湖泊也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已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面积达到5000平方公里,具备发生富营养化条件的湖泊面积达到14000平方公里。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治理“城市病” 郑州市开出“双修药方”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详细】
改善人居环境 辽宁从四个方面治“城市病”
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底,辽宁省将对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进行生态修复,对损坏的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进行修补,以有效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详细】
北京治大城市病开十剂“猛药”
明年,北京将力争拆除5000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查处超过10万件占道经营违法行为,整治1.7万户无证无照经营和1.6万处开墙打洞,开展100个城乡结合部重点村(社区)综合整治,疏解退出500家一般性制造业企业,清理整治2569家“散乱污”企业。【详细】
中国多地提速生态城市建设力克“城市病”
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进入重要的转型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存难题成为多地城市发展的困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