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让城市顺应自然

2012-06-27 09:01:29         来源:长江商报     浏览次数:

  长江地理:怎么在城市大发展中去体现这种理念?

  丘永东:在微观领域,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方式都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新建筑必须以符合绿色建筑评定标准为目标,根据本地气候和环境尽可能因地制宜地运用绿色技术;社区居住与就业尽可能就地平衡,减少交通运输能量的消耗;社区功能多考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慢行交通可以解决的范围内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使用;争取更多的的开放空间,不是大而空的景观广场,而是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绿化空间,比如能够出门"200米见绿,500米有一个社区公园",绿化空间不仅是城市的景观,也是社区的"绿色微循环"调节器,给居民提供宜人的休闲交流空间。

  在社区实施层面上,我们也曾在后湖地区做过一个"低碳社区"示范项目的探索,倡导社区的混合用地功能,建设完善的社区商业公共服务中心,通过林荫步道与居住组团联系,鼓励居民慢行交通出行,如居民能在社区找到工作岗位,减少城市的通勤那就更好了;在建筑群的布局上,尽可能沿夏季主导风向组织风廊,临近风廊建筑为多层,然后再逐步递升,这样有利于夏季把自然风引入社区内,同时冬季又起到阻隔东北风的作用;社区建筑均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社区景观设计中,利于中央水池收集雨水,过滤净化后对绿化植被进行灌溉;太阳能路灯和指示照明系统等再生能源的应用。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倡导环保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绿色生活是低碳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绿色"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噱头

  长江地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似乎正使得"绿色建筑"流行起来。许多建筑都在标榜自己的"绿色"。到底什么样的建筑可以称为"绿色建筑"?它又真的发挥作用了吗?

  丘永东:现在许多楼盘打上"绿色"的标签,认为采用了一些如外墙保温,双层玻璃窗,屋顶绿化等节能技术,就是绿色建筑了,一来可能概念没弄清,二来可能借概念进行炒作。实际上节能建筑并不等于绿色建筑。这块国家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虽未强制执行,现属于推介性的标准,在此标准内下设三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以及三星级,就是通常指的绿色建筑三星认证标准,主要提出在四节既"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外环境、运营六大方面评价要素,其中住宅类建筑项目包括40项必备的评价要求,比如社区出入口到达公交站点不大于500米,窗地比不小于1/7,垃圾分类处理等具体量化要求,一星级绿色建筑至少要达到其中的17项,三星级绿色建筑必须报建设部审批。

  目前,深圳、厦门等地已率先提出新建保障房全部为绿色建筑,到2014年,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房将全部实施绿色建筑标准。

  长江地理:目前,新建筑基本都采用了绿色技术运用。可是,对于老建筑来说,改造与推广似乎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这一点,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似乎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推广。

  丘永东:绿色建筑发展包括二方面:一要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例,二要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既有居住建筑会遇到产权问题,特别是改造资金问题,面临更多的困境,实施难度较大,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机制去做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在政策上有创新性的破题。目前启动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示范工程,主要集中在政府办公楼,大型公益性公共建筑上,而未来目标是到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

  对于建筑技术的运用,世界上有许多实验和探索,每年三月在伦敦召开的生态建筑大会上,都会展示许多世界最先进的节能技术。比如"外保温",一个墙体可以做到有三层,两层墙体之间塞入石棉,像是给房子穿上厚厚的棉袄一样;比如屋顶,这些和外部世界接触的部分都有许多新的技术。但是好的技术,成本还是受到限制。而且从我们之前在国外调研的情况来看,有一些绿色建筑、低碳社区的投入情况也不太乐观,人们还不适应这一套方式。"绿色建筑"要真正普及和推广,还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都跟上才有用。

  长江地理: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全球都在尝试适合自己的"绿色模式"。比如早前的"绿色屋顶"计划,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推行方式。这似乎预示着,"绿色"不仅仅在于新的技术运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应该得到重视。

  丘永东:是的。"绿色屋顶"是一个简单又快速的生态建设行动,不仅美观环境,也可以改善城市的微环境,国际上许多城市都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方式。芝加哥早前推行城市"绿巨人"计划,在市中心,不放过每一小块空地,种上树;在繁忙的道路中央,尽可能地开辟绿化带;在每座著名建筑屋顶建花园,坚持数年后,这座城市现在已是绿意盎然。

  我国传统的城镇民居遵循着朴素生态意识下的自然生长,体现了农耕时代的生态布局。当前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时期,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维护低碳城市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宜走一条低成本的,逐步演进型的低碳城市之路。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