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雷生春私宅改造看历史建筑“活化”
两个月前,九龙旺角荔枝角道,雷生春开张,曾荫权剪彩。
这座有着81年历史的唐楼,若在内地,岁数不算大,但在香港,它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备受呵护。最特别之处,是港府吸引了32家非牟利机构为获 “活化”雷生春资格而竞相角逐,最终香港浸会大学将雷生春变身中医药学院的方案胜出。
雷生春是九龙巴士创办人雷亮的私宅,一楼还曾开过跌打药铺。上世纪70年代,该建筑随着雷氏后人逐渐搬出而丢空,有子孙想违背祖训变卖了事,但拆卸期间工具不翼而飞,工人亦相继病倒,如此怪事后,无人再敢妄动,遂决定无偿捐予港府。
这就给港府出了一道题,如果政府出钱保护,花费大不说,百姓未必理解——同样的钱,何不用在医疗教育卫生改善上?很快,港府想出一招,请社会非牟利机构来营办古建筑。香港浸会大学临床部行政主任耿晓琳犹记四年前投标时情形。当时共有32个非牟利机构竞标,开酒吧、办旅馆,什么点子都有,但第一轮标书就被刷下30份,剩下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一拼输赢。香港中文大学拟将雷生春“活化”为精神病康复者宿舍,耿晓琳认为,浸会之所以获胜,只因其方案符合港府评标三大原则:一,必须具备保育功能;二,能自负盈亏无需政府持续注资;三,能服务更多人群。无疑,浸会方案既能延伸雷生春昔日光景,亦可满足旺角人口老龄化对中医的较大需求。
竞标成功后,浸会恪守保育原则,建筑内所有需使用的旧门窗一律加装新门窗,旧门窗仅做展示用。另外,哪怕要在墙上钉个钉子,都必须先向政府古物古迹办事处申请。装修耗时14个月之久,投入2900万元。现在,建筑内开出3间诊症室,靠中医把脉和底楼卖凉茶支撑日常开支及保育成本,其余面积用以展示雷生春历史、中医药发展和凉茶制作工艺,天台的迷你小花园还种下50余种中药植物。雷生春每周开放6天半,海外及深圳、广州等地患者慕名前来,旺角周边贫苦百姓还能免费看病,但为保育起见,老建筑内任何时段都不能同时容纳超过82人。
另外,浸会与政府签下6年租约,头两年政府给予上限500万元资助,用以减轻雷生春营运之初的成本压力。不过租约到期后是否续约,取决于浸会的保育功夫和自负盈亏的本领是否到家。但市民们多乐观其成,因为自雷生春始,旧建筑不再仅仅是古董或博物馆,它真的“活”了起来。在里边,不单有回忆,更有未来之希望。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专家:历史建筑活化需“自我造血”
如何留住一座城市的记忆?历史建筑是重要的载体。昨日,第四届广州历史建筑论坛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召开,建筑和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名匠大师、运营团队等齐聚一堂,共商历史建筑的活化对策。有专家提出,老城区历【详细】
住建部通知要求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详细】
保护历史建筑 成都推行“扩面增量”
位于成都锦江区人民南路二段80号的锦江宾馆,建于1958年,坐落在成都城市中轴线与母亲河锦江交汇节点的锦江之滨,是成都籍中国建筑大师徐尚志的代表作,是成都市早期的地标性建筑。【详细】
成都创新历史建筑分类保护 鼓励开展特色经营
成都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成都在总结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成都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