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国馆转型:能否从建筑地标迈向文化地标?

2012-06-27 09:13:50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借助地标建筑创造“文化高地”

  在中国馆项目部经理姚建平看来,一个城市的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建筑地标“风水轮流转”,是很正常的事。但文化地标则与城市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紧密契合,在人们的心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位。

  上海世博会被认为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深度契合了“城市化”这一为世界各国关心的话题。中国馆有关“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主题展示,更是回答了海外对中国发展的疑问,激发了众多参观者有关城市发展之路的思考。

  在半年的世博会会期里,中国馆接待了928万人次的参观者,日平均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但“转型”为中华艺术宫后,其长远魅力又将如何?

  按照规划,作为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即将开幕的中华艺术宫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展示面积近7万平方米,是目前上海美术馆的大约10倍。其中将设三个专题展厅、一个名家馆,并设立艺术服务区、公共教育区等配套设施,同时与一些国际知名的艺术博物馆建立交流合作,不间断展示世界各国近现代艺术珍品。而曾经作为中国馆镇馆之宝长128米、高6.5米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将得到完整的保留和展示。

  “今后的中华艺术宫,将通过从建筑地标向文化地标的转变,真正在国人心目中筑起不可取代的文化高地。”季路德说。中华艺术宫今后不应满足于对现有国内外艺术佳作的精彩展示,而应继承世博遗产,立足文化艺术传承和创新,围绕今后不同时期的发展课题和社会文化心理,定期开设主题式展示,开启对话论坛,并与社会大众开展深度互动,这样才能站立时代潮头,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