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市地标不在高度在厚度

2012-06-28 00:45:00    作者:赵畅     来源:宁波日报     浏览次数:

  为提升知名度,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在热衷打造城市地标,但在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看来,城市地标,既不是那些漂亮的"形象工程",也不是那些绚丽的人造景观,而是能够记录时代,反映城市个性,留存于人们记忆中,有生命、有灵魂的独特历史建筑(6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何为"地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地面上的显著标志"。地标,应是地面上的建筑物,且因其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鲜明特征而吸引人们的眼球,震撼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回味再三、叹为观止。

  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标当然应是富于人文特征而耐人寻味的。按冯骥才的说法,就是"首先是文化内涵,能够赋予一座城市特别的意义;其次要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第三,要记录时代的特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是啊,有文化内涵的地标,才是唯美而有灵性的;得到人们广泛认可的地标,才是恒久而可持续的;记录时代特征的,才是有生命有灵魂有积淀的。

  由些可见,城市地标并非在于"高度",而在于历史的"厚度"、文化的"温度"。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又有多少城市管理者真正懂得?君不见,在很多城市,城市管理者都在热衷于打造城市地标。只要细细察看,不少所谓的城市地标差不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唯"高"为"美"。在他们看来,"高"就有气势,"高"就是"美",就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就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殊不知,一些缺少文化内涵,肢解以至歪曲时代特征的所谓城市地标,或许以"高、新、奇、特"而能够轰动一时外,最终是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的,充其量,其不过是一座有着华丽外表的高大建筑躯体而已。

  最近,两条新闻引起网民关注:原高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准备"拔高"30米,一举从"中国第二"成为"中国第一"。可话音未落,湖南长沙就宣布,将兴建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这座高838米的大楼光配备的电梯就达104台,建成后比著名的迪拜哈利法塔还高50层。不少网民发出了对我国当前"摩天大楼热"的冷思考:"修那么高是为什么?""修得高是不是更危险?""修得高是否债务巨?"(6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摩天大楼热"的出现,多半怕是出乎打造城市地标之需。而缺乏人文特征的所谓城市地标,那注定会成为城市的负担和累赘。

  笔者无意于否定所有的高大建筑,也并不否定在有些城市,有些建筑哪怕现在还有一点争议,日后或许会成为城市地标,目的只是希望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能够真正懂得城市地标的意义,从长计议、谨慎决策,尊重文化、重视民意。毕竟,真正的城市地标"取决于老百姓的印象和评价,他们认为哪座建筑最有代表性,哪座建筑就应该称得上地标"。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时间和历史有最终发言权。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建筑设计有时候要听听房子自己的意见

  近日,设计权力榜在北京颁奖,诸多获奖项目中既有日本设计师改造的北京大杂院,也有中国学者策展的城市设计档案展览。细细了解这两个项目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设计师、策展人关于城市与设计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届设计权力【详细】

深圳发布建筑设计新规 释放建筑创作空间

  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布了《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修订稿)》(以下简称《规则(修订稿)》)。据悉,《规则(修订稿)》放宽了对公共空间、建筑形体等的管控,以进一步提升【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