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心沙场再利用 需要“印象刘三姐”?
以科学的态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还是有可能为广州海心沙场地找到一条较好出路的。只需设定几个原则就可,如演出尽量少扰民,政府尽量少花钱,内容和风格尽量体现广州特色,场地尽量综合利用……
广州拟充分利用海心沙这个“亚运遗产”,引进或移植“印象刘三姐”一类的城市形象秀。由于争论不休,于是我们一群文化人前往广西阳朔观看“印象刘三姐”,并考察有关制作细节,但即使在参加考察的文化人中也难有一致的意见。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广州需不需要这么一个秀?据了解,国内许多城市都有“印象类”城市秀,有的较成功,有的并不怎么样。或者是同一个秀,可能商业上很成功,但评价上却各说不一。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海心沙这个平台需要综合利用,那么需不需要城市秀可以交给市场去考虑。但海心沙举办亚运会开闭幕式后,宏大的看台体系引发了是拆还是利用的争论。在我看来,要拆只需两三天就可以搞定,而投资4亿多元的看台体系完全可以考虑能否综合利用,哪怕即使到头来成为“鸡肋”再拆也为时不晚。因此,有这么一个看台,如何应用就产生了可否引进“印象刘三姐”这样的现实考虑。
其次,从考察来看,“印象刘三姐”可能是同类城市秀中影响最大、操作最成功的项目。相比其他各种思路,对这类城市秀进行切合实际的移植值得考虑。一方面,不管叫“印象广州”或是叫其他什么,在海心沙周边集聚了广州最现代化的一些元素,又与珠江母亲河紧密联系,看台体系做秀的功能没有问题,硬件上完全可以支撑这个城市秀的创作需要。但这个城市秀在文化内涵上应该如何表达,则要创作团队花更多心思,并在艺术表达上有所创新,体现广州特色。另一方面,在商业模式上的突破,是这个城市秀能否持续存在的主要动因。如果这个城市秀不能减轻政府维护海心沙的负担,甚至是加重负担,则这个城市秀不可能长期存在。
再次,操作层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创作团队和政府部门要面对的。一是主创人员的选择。“印象刘三姐”有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操作,张艺谋的个人号召力不仅凝聚了这个创作团队,而且也为后来的市场宣传提供了条件。广州海心沙有意向请知名导演出任这个角色,这是合理的,但主创人员一定要有对岭南文化十分熟悉并有独到见解的人士参与。二是资金的筹措。如果团队把眼光盯上政府,其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大降低,但由政府提供前期投入来启动则是合理的。因此,要有一个较好的商业模式,引进投资商,并在一定时期里形成赢利。三是演出团队的组织。“印象刘三姐”主要是当地五条村的村民出演,后来利用场地开办了艺术学校,则有一些学生参与。就海心沙来讲,有些演员可出自猎德村、冼村、杨箕村、潭村、员村、琶洲村,也可与广东现代舞学校及其他艺术院校联合。四是海心沙看台体系及其他设施的综合利用。由于海心沙不止看台,还有其他部分,因此,既要解决看台体系的利用,又要考虑其他设施的利用。海心沙地处闹市区,可能不便于像“印象刘三姐”那样几乎天天上演,风雨无阻,那么演出周期时间的确定要有合理安排。其他设施是否用于商业用途,哪些可以免费开放给市民,这些是很难从“印象刘三姐”中得到启发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海心沙的创作比阳朔漓江的平台更具挑战性。
总之,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海心沙的综合利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还是有可能为海心沙场地找到一条较好出路的。不要太心急,要从容设计,大不了最后把它拆了,回归市民广场的最初定位。有了这个底,什么都好办,可以大胆想、大胆试!只需设定几个原则就可,如演出尽量少扰民,政府尽量少花钱,内容和风格尽量体现广州特色,场地尽量综合利用……
(作者系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亚运遗产千亿债务 广州城投陷债务危机
广州城投便于2011年8月将海心沙项目部分经营权进行转让,随着部分土地资产注入停滞以及现有土地资产变现艰难,广州城投正陷入巨大的债务危机。 【详细】
海心沙公园不再是广州“过客” 去留问题引关注
海心沙公园作为临时建筑,去留问题近来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在2011年度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海心沙公园“临建”的身份终于获得“转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