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破解昆明文化“碎片”困局

2012-07-24 09:16:59    作者:杨璐     来源:昆明信息港     浏览次数:

  7月19日,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召开“昆明文化发展的碎片化思考专家咨询会”,邀请云南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电影艺术评论家森茂芳,昆明市文联副主席李永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中心首席科学家、云南省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执行主编王亚南,盘龙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昆明六十年记忆》作者彭磊,中青飞扬传媒董事长张艳萍,云南润视荣光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建忠,云南稻田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皓皓8名本土知名的文化名家和文化产业专家代表纵论昆明文化建设。在3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中,8位专家踊跃发言,就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强文化产业、完善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记者全程参与了本次专家咨询会,并借此机会采访了8位专家和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局长厉忠教,推出“问计”专题报道,以期为昆明文化建设寻找到切实可行的灵丹妙药。

  专家把脉

  云南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

  将东风广场更名护国广场


  如果在广场上建立一组具有震撼力的护国起义群雕像,加上护国桥、护国门、护国纪念标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碑,将使人们对昆明重要历史文化内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在吴宝璋看来,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昆明前有古滇国、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历史,后有辛亥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的辉煌,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和杰出贡献,这些都是昆明人和云南人的骄傲。“但我们总感觉,没有一个有分量的、足够引起人们重视的文化建设项目。就像南京雨花台或者是重庆红岩那样能够代表这座城市的精神和形象。”

  针对这一现状,吴宝璋提议,将昆明的东风广场改名为护国广场,“在最能代表昆明形象的文化事件中,我首推护国运动。因为相比之下,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爆发的护国讨袁战争,不仅体现了云南各族人民追求进步、民主,以及爱国的精神,而且是极其难得的敢为天下先的壮举,是在海内外华人、华侨中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也是昆明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核心。”

  他还建议,如果在广场上建立一组艺术上第一流,体量上足够大,具有震撼力的护国起义群雕像,加上现有的护国桥、护国门、护国纪念标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碑,那就可以使人们对昆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同时,吴宝璋表示,昆明市可以发掘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物古迹还很多。例如,西南联大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抗日战争期间昆明市和整个云南省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昆明市还是飞虎队和驼峰飞行的大本营。所有相关的遗迹和文物都应该得到恢复和保护。他建议维修至今仍保存基本完好的“飞虎队招待所”,大力宣传位于昆明的聂耳故居和聂耳墓等。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电影艺术评论家森茂芳:

  大力扶持“昆明制造”影视作品


  应该举办类似于“云南电影宣传周”这样的活动,通过本土电影展播等方式,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昆明文化。

  “继《狼毒花》、《护国军魂传奇》成功走向全国后,"云南制造"电视剧又出精品,《木府风云》、《翡翠凤凰》近期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备受观众青睐,不仅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还被评论家誉为"云南电视冲击波"。”森茂芳认为,《木府风云》和《翡翠凤凰》的成功,证明云南影视不仅有着丰厚的艺术资源,也有着一批一流的制作队伍,其在历史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昆明作为云南省的文化中心,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还集中和聚集了全省最优秀的影视力量,这无疑为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昆明制造"影视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与此同时,森茂芳也指出:“长久以来我们对于昆明文化资源的挖掘还远远不够,重点也不突出,相关的宣传也没有做到位。比如说,最近,一家民营影视公司投资拍摄的6集纪录片《百年讲武》在央视播出后取得了巨大的反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对讲武堂宣传最成功、最深刻、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但直到今天我们云南省内的媒体上都没有见到相关报道,更别说播出了;再比如,很早以前我们就准备拍摄一部"百年富滇"的纪录片,讲述富滇银行百年历史风云,如果这部作品能够拍摄的话必将对宣传云南百年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部片子一直被搁置。”森茂芳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昆明制造”影视作品在政策、资金支持和招商引资上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和规范文艺精品创作激励机制,以便能够创作出更多的具有云南特色、民族元素、时代风格和昆明气派的文学、戏剧、影视等精品力作。

  森茂芳呼吁,希望举办类似于“云南电影宣传周”这样的活动,通过本土电影展播等方式,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昆明文化。

  中青飞扬传媒董事长张艳萍:

  应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帮助


  不少民营企业找不到进入文化产业的突破口,换句话说,就是拿着钱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投。政府应在文化产业领域给予民营企业更多帮助。

  在张艳萍看来,相比于钢铁、石油、铁路等领域,文化产业投资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凭借自己的市场敏锐度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占有优势。而且,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新和机制是两大核心要素,民营企业敢闯敢试、创新性强、权属关系清晰、运行机制灵活、行动效率较高,在创新能力和机制运行上具有比较优势。

  “但很多时候,民营企业对于文产领域的态度是"钱有余而力不足"。”张艳萍并不否认,近年来国家的政策支持为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降低了门槛、疏通了渠道、提供了保障,“现在正是民营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好时机”,但她同时也坦言,面对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很多企业却不知道该怎样在文化产业中有所作为,“不少民营企业找不到进入文化产业的突破口,换句话说,就是拿着钱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投。”

  张艳萍透露,目前,民营企业在文产领域经常面对“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这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向方面,包括国家财政的资金投向主要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文化产业单位可能很难拿到国家的钱,有时候我们遇到了好的项目,但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又得不到来自国家财政的资金扶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项目被搁置。”因此,张艳萍呼吁,政府应在文化产业领域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帮助。

  云南省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执行主编王亚南:

  应设立昆明旅游集散中心

  可借助长水机场,针对途经或商务等短期停留的游客,提供休闲、购物或短期的旅游产品等服务,以整合昆明及滇中经济圈的旅游资源。

  “从都市化建设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组织化程度不够;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技术化水平不高,这也就是造成昆明文化发展碎片化的原因所在。”王亚南认为,对于昆明文化建设的思考必须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来系统整合优化。

  “比如说,咱们昆明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本身又被称为无烟工业。现在需要做的是旅游业从量到质的提升,从旅游大市到旅游强市的提升。要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推出一批旅游上市企业,提升昆明旅游的知名度。”王亚南建议,昆明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构建一个大型的休闲旅游集散中心,“为了满足和方便上海及外地来沪各年龄层次和消费档次游客的需求,上海在八万人体育场和虹口足球场内建造了豪华舒适的候车大厅,供游客候车,购物,休息。据统计,这一旅游集散中心现有旅游线路达40条,所涉景点约120个,每天发车约400个班次,是上海唯一一个具有旅游超市功能的散客集散点。中心以自助旅游为主,优惠供应套票;沿途景点门票和长途旅游车票。融社团导游于一体,并开发了"一日游"的旅游产品。”王亚南说。

  他表示,昆明可以借助长水国际机场这一国内第四大枢纽机场,针对途经或商务等短期停留的游客,提供休闲、购物或短期的旅游产品等服务,以整合昆明及滇中经济圈的旅游资源。“同时,目前昆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的休闲一日游未来将大有市场,我们也可借这一机会开发新兴客源和新兴市场。”

  盘龙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昆明六十年记忆》作者彭磊:

  设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改变各自为政现象

  成立市一级的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对昆明文化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整体推进,避免各部门单兵出进、各自为政的现象。

  “文化工作并不是孤立的,因此,单靠文化部门一家之力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基层文化工作出身的彭磊表示,从以往各地建设文体项目的情况来看,大多是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导致这些项目零星分布于各处,形不成规模,建设过程更是困难重重。“面对这种情况,建议成立市一级的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对昆明文化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整体推进,这既便于工作的开展,又避免了各部门单兵出进、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了文化建设的整体效能。”

  市文广体局:

  文化建设落后城市建设

  缺位

  昆明文化缺少“精气神”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建设的"筋骨皮",更源于思想文化的"精气神"。”在厉忠教看来,城市的文化,不仅是载体,是平台,是凝固的建筑,更是城市的气质、精神和灵魂,“然而,目前昆明的文化建设仍存在着诸多缺位,甚至可以说,其缺失了其中最为珍贵的"精气神"。”

  首先便是文化地标缺乏,文化设施严重不足。“文化地标是判断一座城市的识别符号。路有标记,物有标签,文有标题,地标对一座城市的重要,犹如人的眼睛不可缺少。可以想象,没有地标的城市,将会是何等的凌乱、模糊、暗淡、呆板和平庸乏味。”在厉忠教看来,作为省会城市,昆明目前缺乏一个国际大都市应有的文化基础设施,也缺乏标志性的文化景观,“长久以来,"来到昆明看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这种困惑对于一个旅游城市来说非常尴尬。因此,打造与"历史文化名城"身份相匹配、与"民族文化大市"特色相吻合、与"惠及人民群众"功能相配套、与"区域性国际城市"地位相适应的文化新项目、新地标迫在眉睫。”

  再次,则是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人文脉络的梳理不足,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不够完善。“一直以来,我们很少对昆明整体历史文化进行认真梳理,城市建设中对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没有很好地讨论研究,如街道、街区的新建或改造如何体现昆明城市应有的文化特色,如何与城市文化主体格调融为一体,城市文化的总体形象是什么,如何引导城市建设者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弄清并真正保护好昆明的历史文化等。由此,我们陷入了如何梳理昆明的整体历史文化、如何寻找与现代对接的个性鲜明、文脉清晰的历史文化的困惑,文化建设也就像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历史一样变得缺乏整体感,不系统、不完整,甚至有些落后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

  思路

  三步走六举措

  变“碎”为整需要长期整体战略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地方财政投入不足、专业人员紧缺、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设施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等。对此,我们在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同时,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真抓实干,切实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厉忠教将下一步昆明文化建设工作的关键归纳为“3个阶段6大措施”。

  长远战略

  认真规划 系统设计


  首先,“从长远角度来看,必须对文化昆明建设进行战略思考,认真规划,系统设计。”厉忠教认为,要把城市的文化当做一件艺术品来塑造,制定和实施科学、完备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一直以来,"文化昆明"发展战略在不断强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什么老是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说留下的都是些碎片化的印象,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还缺乏一个完善的、长远的、战略性的文化发展规划。”

  在厉忠教看来,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文化建设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认真总结昆明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昆明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进一步选择和完善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昆明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制定与之同步发展的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规划必须要立意高,手笔大,着眼于全局、服务于全局。”

  同时,厉忠教再三强调,文化建设绝不是孤立的,文化昆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非举文化部门一家之力就可以完成,“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文化建设工作涉及到规划、环保、土地、财政等方方面面,但因各种原因,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往往都是各自为政,导致文化建设工作缺乏合力。”对此,厉忠教表示,下一步将向市委、市政府建议成立昆明市文化建设委员会,“全面负责昆明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指导、协调和监督,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建立纵到底、横到边、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使得文化建设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干。”

  中期计划

  特色挖掘 有机整合


  其次,从中期的角度出发,必须对文化昆明建设进行重点把握,特色挖掘,有机整合。“其中的一大措施就是,我们将组织相关人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根据"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原则,按照古滇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都市文化、佛教文化、体育文化、会展文化、影视文化、餐饮文化和异国文化等门类,全面梳理、整合昆明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并从这些文化资源中挖掘优势文化项目,从文化市场需求和文化政策导向的变化中捕捉文化项目,从文化产业链的延伸中开发文化项目,从国内外文化投资者的投资取向中运作文化项目。”

  厉忠教表示,随着新昆明建设的进程,昆明的文化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文化地标也应该更具有时代性、特色性和人文性。“"做大亮点、惠及市民"和"培育本地特色旅游文化地标"将是"十二五"期间打造标志性文化项目的重中之重。”其中,在“十二五”期间,昆明将掀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新高潮,除把“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成为“公立”与“民间”互补、生活与文化结合、各具特色的城市新景观外,还将注重挖掘昆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特色,突出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天造地就的阳光、空气、湖光山色,打造自然景观带、历史文化景观带、民族文化景观带相融合的城市文化地标。“接下来,我们将会综合专家意见,尽快落实忠爱坊、金刚塔等景点说明牌的设立,推动休闲旅游文化中心构想的通过。”

  “文艺精品是一个城市或地域的名片,不仅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需要,还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不仅是落实上级指示要求的需要,还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需要;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还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厉忠教透露,昆明将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依托相关文艺协会,组织创作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时代气息浓郁,具有云南特色、民族元素、时代风格和昆明气派的文学、戏剧、影视、歌曲、广播剧等精品力作,真正使文艺创作呈现百花争艳、硕果飘香的生动局面。下一步,昆明将对专家们提供的一批影视剧题材和剧本进行分析,对那些既具有文艺观赏性,又充分遵循市场规律的精品进行重点扶持,不断完善和规范文艺精品创作激励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和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体制之变,吸引外来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强市建设,最终实现盘活存量,释放能量,激发活力。“最终实现以文艺精品吸引人、以文艺精品留住人,以文艺精品展示城市、以文艺精品铭记城市,让昆明真正成为"未谋其面先闻其声"、"未到其地先见其影"、"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文化名城。”

  近期角度

  强化宣传 善于造势


  再次,从近期的角度考虑,必须对文化昆明建设进行重复性讲述,“简单来说,就是要善于"造势"、善于"趁势"、善于"借势",不断强化宣传文化强市的建设理念,抢抓文化强市的建设机遇,凝聚文化强市的建设合力。”厉忠教表示,要强化舆论引导体系,发挥媒体舆论的引导力,借助中央及省、市媒体,借助传统及新兴媒介,为昆明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调动文化强市的建设合力。“我们将继续开展"爱我昆明,美在春城"主题实践活动,通过8大工程,50项系列活动来刺激需求、强化需求、提升需求、引导需求,宣传市民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同时,大力宣传与文化昆明建设息息相关的各项内容,培育市民的文化觉悟,让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昆明战略构想家喻户晓,让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参与这项工程的建设;把"昆明市风"、"昆明精神"、"昆明干部精神"的培育纳入区域性国际城市文化建设的轨道,最终实现大众化热议,引导性宣传、务实性落实。”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

城市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我省厦门市名列其中。【详细】

郑晓笛: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郑晓笛发表题为《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棕地再生的五个层级》的主题演讲,从全球、区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