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怀古”要对历史建筑高看一眼

2012-07-25 15:59:00    作者:顾德宁     来源:中国江苏网     浏览次数:

  这两日,坊间有一股强烈的怀古情绪。

  起因是,在这次北京大雨中,一些古代排涝系统功不可没。目前还在北京北海团城服役的雨水工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近600年了,这次排涝却很畅快;还有官方和民间都认可的“故宫不积水,发大水就走长安街”。

  有人就此抱怨说,现代城市如北京的排涝系统和能力还不如古代。这种说法显然有些武断,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在规模、人口、建筑、交通和生活方式上都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可比?即使这次出名的北京北海团城和故宫等排涝系统也是很局限,都是耗资巨大的皇家工程。

  不过,这种“雨后怀古”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以前,我们多从文化角度说保护历史建筑如何重要,可这次大雨又告诉我们,在城市人居和幸福中,历史建筑除了有文化遗产和精神气质传承的软功能,也依然有着实实在在维系城市运转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硬功能。在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时,老祖宗的建筑遗产可能还会救我们的命。这就给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依据。

  其实,这类优秀古代建筑能很好抵御自然灾害并呵护我们生命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1996年2月,丽江发生7.4级大地震,几百年的老房子没塌,墙倒柱不倒,只是斜了,保护了许多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地震带中的昭化古城,修缮的古代木结构房子全都完好……

  可令人遗憾和惋惜的是,近年来,在我们不少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老城改造中,这些祖宗留下的城市建筑中的“救生圈”与文化遗产一样,没有受到重视、尊重和维护,却在“拆掉真古董、重建假古董”和“拆出一个新天地,再造一批新文物”的过程中,被行政命令、金钱和推土机毁掉不少。我们不仅丢失了这些无比珍贵的建筑遗产,也失去了向先人表示尊敬和学习的机会。比如,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体系房子,在自然灾难中呵护了多少生命,这类“以柔克刚”和“天人和谐”的建筑思想和形式是不是应该统统被毁掉或被彻底放弃?

  再说北京团城的古代排涝系统,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每个水眼的下部都有一个竖井,竖井与竖井之间有涵洞相连。多余的雨水到了涵洞以后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古人这顺应自然和一砖一瓦都有学问的精神,正是当下不少城市管理者、设计和建筑者最缺乏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阮仪三教授一再强调,如今,发展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我们的城市建设规划简单,只追求造楼速度,那么代价无疑将是城市风光、特色、人情味以及舒适度的全面丧失。阮教授的话发人省醒。我们对北京大雨后的怀古应在这方面多留情、多留意和多反思,共同把抢救和保护城市历史建筑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境界。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北京:600岁紫禁城上演现代灯光秀

  每5米一盏红灯,为紫禁城宫墙笼上一层喜庆的红色光晕。神武门的匾额被一束光打亮【详细】

北京花卉市场疏解搬迁现状调查

  从去年开始,北京花乡花卉产业园、盛芳国际花卉总部基地、北京四环花木中心(四环花海花卉市场)、九州卉通花卉市场、花香源花木场、神天龙园艺场、金奇树花卉市场等大型花卉市场相继关停,商户们的最终去向成为花卉从【详细】

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今年启动建设

  占地16000亩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今年将启动建设。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丰台【详细】

专家:历史建筑活化需“自我造血”

  如何留住一座城市的记忆?历史建筑是重要的载体。昨日,第四届广州历史建筑论坛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召开,建筑和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名匠大师、运营团队等齐聚一堂,共商历史建筑的活化对策。有专家提出,老城区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