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百年古榕树穿楼生长(图)
7月23日,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照片,称南宁市友爱村里有一栋房子的4楼竟然长出了一棵大榕树。友爱村委会的说法是,当初建房时,村民为了保护这棵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榕树,特意在墙壁上留了口子,才有如今的景观。
不过,有网友提出质疑,既然榕树已经在此100年了,为何还要在它的周围建房呢?在此建房不是护树,而是伤害古树。记者从园林部门了解到,当初在此建房确实涉嫌违规。
百年榕树穿墙生长
景观:一株榕树出墙来
23日下午,记者来到友爱村,果然在友爱村西一巷的一栋公寓楼外墙发现了这棵榕树。只见约4层楼高的红砖外墙上有两个洞,两根粗壮的树枝从洞里伸出来,一些树枝和树叶暴露在外面。红砖绿树相辉映,很好看。
记者进入屋里看到,一棵榕树生长在天井里,树干直径约1米,高10多米。树干的根部附近已被人用水泥进行硬化。树冠长得很茂盛,树枝更是盘根错节,部分树枝有被修剪过的痕迹,另有部分树枝向建筑里伸展开,经过楼梯间后伸出墙外。记者发现,由于榕树的三面都是建筑,且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很大,从屋外望去,已看不到大榕树的踪影,只有伸出墙外的树枝引人注意。
据村民称,这栋公寓楼大约建于1年前。建房时榕树已存在了。还没建房前,大榕树一直是村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据了解,在友爱村还有几棵这样的大榕树,估计有近100年的历史了。
村委会:村民有意护古树
那么,这栋公寓楼和大榕树有什么关系呢?记者在公寓入口看到了公寓招租的电话,拨通电话后,对方称他是公寓的承包商,只负责经营。公寓当初是村里建的,因此要找友爱村委会才能了解情况。
随后,友爱村村委书记苏祖琼告诉记者,这栋公寓楼建于1年前,是村里的1个村民小组集体建设的。这棵大榕树已有约100年树龄了。作为古木,这棵大榕树已在园林局进行备案并挂牌。
“按照规定,古木是不能随便砍伐的。”苏祖琼说,当初建公寓楼时,村民才没有对榕树进行砍伐。另外,按照以前的传统,“村头树”也是不能砍伐的,因此村民才在建筑外墙给大榕树留了个口子,供树枝伸展。这才有了今天屋树合一的景观。
百年古榕树穿墙生长
网友:古树活得太辛苦
微博上,这棵榕树引起了网友的讨论,有的称赞这样的景观很有趣,但网友lpkuang就提出,这棵树活得很辛苦。还有网友疑惑,既然要保护古树,为何还要在这里建房呢?也有网友怀疑树的生长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
对此,苏祖琼说当初在此建房,因为村里可利用的土地已所剩无几,这样做也是为了有效利用土地。原本那里只有几座低矮的危房,建房也是为了改善原本简陋的居住环境。
记者咨询了建筑工程师了解到,树的生长可能会对建筑物产生一些影响。树枝可以定期修剪,对建筑物影响不大,但如果树根向建筑物的地基方向生长,就有可能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另外,碰到雷雨天气,树木会导电,如果建筑物没有做好相应的防雷措施,也会有安全隐患。
园林所:
古树旁建房涉嫌违规
西乡塘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友爱村的这棵榕树确实是园林部门认定的古树,并且已经挂牌。但当初建房时,建设方并没有向园林部门进行报备。在建房过程中,园林部门曾多次叫停,但无果。根据相关规定,此举涉嫌违规。
“我们没有执法权,因此处理的难度不小。”该负责人说,当时园林部门主要通过村委会对建房行为进行制止,可由于权力有限,园林部门也是无可奈何。不过,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会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然后想办法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保护这棵古树。
该负责人说,在友爱村还有几棵这样的古树,但处境都不太乐观,主要原因是城中村的建筑密度太大,对树的生长不利。这棵被困于建筑中的榕树,虽然没有枯死,但长势已经大不如前。
根据南宁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未经管理部门批准,是不准在古树树冠垂直投影3米范围内建房、摆放有害物体及铺设管线的。另外,在树干3米范围内,不准进行地面硬化。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城市建设与古树存在的矛盾愈演愈烈。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开这些古树名木,如果实在无法避让的,应报园林部门,通过专业手段将古树名木移植到别的地方去。
编辑:vivian
相关阅读
这些园林植物守护神 请别伤害它们(组图)
捕食性天敌【详细】
植保无人机效率这么高 为何农民难接受?
现如今,植保无人机帮助农耕早已不是圈内的新鲜事。和传统农耕相比,它可以实现人机分离作业,高效安全、节约劳力,和大型农机相比,它又适合当前我国国情下农民自主经营、种植分散、土地规模不大的区域作业。而植保无人【详细】
农业部发布通知征集第11批植物保护品种
近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向有关教学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及育种者发布通知,公开征集第十一批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的植物属(种)。【详细】
无人机开创新领域 受植物育种学家青睐
迪尔斯指出,无人机应用对于大型育种企业非常实用,它们每年要测试数十万个潜在品种。如果利用这项技术,能够让植物育种学家节省时间和精力,新品种就可以被更快地开发出来供农民使用,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改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