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谨防城市“造景大跃进”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部分城市掀起一股造景热,有一线大城市,也有偏远小县城。其中,“水元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国各地至少有40个城市公开提出并制定了打造“水城”的建设规划。业内专家表示,造景确实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然而,过度而无序的造景工程,不但会浪费钱财,还会破坏植被、危及水系,给未来的城市发展埋下隐患。
城市造景在争议中前行
近年来,各地城市景观建设日趋火热,局部地区出现了大干快上的趋势。目前,许多一二线城市的景观建设已经处在完善、提升阶段,包括县城在内的三线城市正进入大规模建设期。
在河南洛阳,半月谈记者看到,人造水系交错纵横,宛如“江南水乡”。不少政府机关和居民小区门前有“景观渠”,院内有“景观池”。据了解,洛阳规划的水面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接近两个杭州西湖,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鱼在水中游,人在岸边行”的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
广西南宁市正在建设“中国水城”,整个工程投资额将逾300亿元,耗时11年。未来的南宁市将会变成一座“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城市。河北承德市则志在成为“东方的威尼斯”,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塞外美景。据了解,未来该市将形成15公里的水景长廊,水面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蓄水量达230万平方米。
业内人士介绍,关于城市景观建设,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绿化带设计和人工湖、水系建设。滨海城市青岛市今年将投入40亿元用于造林绿化,预计全年完成新造林13.1万亩。河南郑州市将新增绿地7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于人均新增绿地近1平方米。
比较而言,绿化带设计门槛较低,资质要求不是很高,人工湖、水系建设起步虽晚,但有后来居上之势。
面对如火如荼的城市造景现象,舆论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景观建设造福于民,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有专家对此表示担忧:一些城市不切实际,盲目打造人工景观,不但浪费钱财,也会给城市管理和自然生态带来诸多隐患。
“造景大跃进”之怪现状
由于多种原因,当前一些城市造景运动存在诸多误区,由此形成各种怪现状:贪大求洋是其一。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城市景观建设呈现出规模大、投资大等态势,不论是植树还是挖湖,动辄上亿元,打造“中国水城”、“塞上水乡”、“东方威尼斯”之类的口号随处可见。
不切实际,生搬硬套是其二。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生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胡建华介绍,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理念的影响,城市造景工程通常是欠发达地区学习发达地区,北方城市模仿南方城市。比如大面积种植草坪,从地理气候等条件看比较适合南方,北方一些城市机械照搬,难免陷入误区。而水荒之地造水景的背后,也有类似因素在作怪。
重美观、轻实用是其三。今年入汛以来,从南至北不少城市先后因强降雨而发生内涝,网友纷纷调侃“来看海”。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汴通表示,草坪和人工湖在城市防洪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现在很多城市在设计时往往片面强调外观的美化,忽视生态和防洪的功能,好看不实用。“一场降雨变成海”就是恶果之一。
房地产开发成为隐形推手是其四。半月谈记者采访时,某地方领导表示:“一有水,地价就会上涨。在新区开发中,我们先引水,再卖地皮,临水地价要比不临水的高出15%以上。”专家认为,城市造景运动表面看是政府主导,其实开发商是幕后推手。以龙湖水系为标志的郑州市郑东新区,短短几年内,房价由最初的每平方米2000多元飙升至上万元;陕西咸阳市修建咸阳湖时,在河道两岸拿出近900亩的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去咸阳湖边搞房产开发,赚!赚!赚!”咸阳市一度出现这样的招商广告。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副主任、景观教研室主任谢纯认为,除了上述误区以外,当前国内部分城市在景观建设中,还存在缺乏总体规划、短期行为过多,地方特色少、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等问题。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郑州将用三年力争乡村绿化率达3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是城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村建设的目标。【详细】
住宅水景景观,充满活力!美不胜收!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