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专家:旧城改造首要尊重文化的差异
旧城改造,首要尊重旧城的景色与光线,全球建筑语言再趋同也应诠释出文化差异
建筑是城市与人类沟通的语者。角斗场、金字塔、白金汉宫、神庙……提起它们,罗马、埃及、伦敦、京都的脸便依次闪现。而建筑设计师就是代表城市发声的媒介。7月25日,在“深圳-城市建筑设计大师论坛”上,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院院长阿黛尔·诺德·桑多斯以及巴黎马盖建筑学院院长娜斯琳·斯腊姬的到来,让深圳又听到了另外一些独特的声音。在她们看来,每一项技术与设计都是城市的细胞;在她们看来,每一条峡谷都应该得到自由生长的尊重。
娜斯琳·斯腊姬巴黎马盖建筑学院院长
在娜斯琳·斯腊姬看来,观察是建筑师的本质,每一项基础设施里都潜藏着属于城市自己的建筑秩序,包括北京街头人们司空见惯的垃圾回收车。而设计之起始在于观察与思考每个城市不同的建筑秩序。
她的团队曾对距北京2300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的峡谷带做过改造设计方案。“对于山谷或平原的道路设计,意大利设计师喜欢采用腾空架起的方式,法国设计师倾向于进行拆除操作,我们决定既不腾空也不拆除,而是将道路融入到山谷中去。”由于峡谷的特殊性,不同地段都各有特色,因此季节、气候、植物、道路等统统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娜斯琳的做法是,对五条峡谷做了不同的主题规划:有的用来建造豪华别墅区,有的主要用作滑雪……而最后一段名为“princevillage”的峡谷,则以公园为主题进行最大限度的原生态保留,原住民依旧可以继续居住在里面。
“由于峡谷气候特殊,除了对当地植物进行分析,我们还针对冬夏变化设计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方案,”娜斯林特别强调,“因为这不光是在做建筑设计,还是一次地理规划,而我们所追求的,是保持地貌不做过度开发。”
如果说上面的案例属于对自然的改造,那么,对旧城改造而言,如何衡量改造与保存之间的关系?这对处于大开发阶段的中国城市,尤其是个两难的问题。
曾经为法国一座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城区做迁移改造的娜斯林,将旧城改造形容“就像在烘焙一块蛋糕”。在她看来,尊重景色与光线就是尊重旧城的建筑秩序———把所有的元素集中在一块,建模堆叠,以更小的体积容纳更大的事物,才能有效提升新城区的使用效率。即便是堆叠,也要让“蛋糕”最底层的房间被阳光眷顾。而接下来才需要考虑到技术与方法,例如对感光室内材料和太阳能的利用实现这一目的。
在娜斯林看来,即便全球建筑语言已经慢慢趋同,但在相同建筑语言下也应该诠释出文化差异。她认为,建筑师需要思考特殊性与差异性。因为,建筑已经不存在所谓的通用的法则。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浙江:2020实现智慧城市全覆盖
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意见》中,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绿化美化,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垃圾综合治理,强化垃圾分类处置等一揽子措施将被重点推进【详细】
解读北京城市建筑文化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结合体,千年的文化承载着太多的精髓和历史,包罗万象的建筑凸显了这座古城的别样韵味。从上世纪50年代的天安门广场到上世纪80年代的摩天大厦,再到今天的“大裤衩”“巨蛋”“鸟巢”等,无不见证了这座古城的建筑轨迹。【详细】
河北旧城改造禁止拆古建新 谋划白洋淀地区发展
近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2015年全省城乡规划和村镇建设工作要点》,涉及规划体系、城市设计、增强规划刚性和执行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推进重点城镇建设等众多方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