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敦煌:决不成为第二个楼兰
敦煌阳关镇外的沙海
沿着阳关到玉门关一线行走,可以看到迎面而来的库姆塔格沙漠。作为中国第三大沙漠,它时时刻刻都在从西面向敦煌逼近。由于西湖的阻隔,沙舌掉头向南,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多坝沟北部转而向东,断断续续延伸到了敦煌的鸣沙山。敦煌绿洲的东面,是和瓜州交界的黑沙窝,沙丘一部分来自库姆塔格的风沙,一部分是因为极度干旱,就地起沙。
“西湖自然保护区绝对是敦煌的绿色屏障。”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三雄说。
记者了解到,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是一个荒漠———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党河与疏勒河交汇处,地处库姆塔格沙漠前沿。
吴三雄介绍,保护区总面积66万公顷,是重要的水源涵养、调节区,也是大量珍稀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地,保护区内的植被在敦煌绿洲外围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由于风沙危害,近十年来,保护区的面积日渐缩小,湿地内部已开始出现沙漠化现象。
2010年的一份关于敦煌生态保护的院士咨询报告显示,20世纪50年代至今,由于草场超载过牧、林木过度采伐、水资源过度利用以及乱垦荒地等掠夺性生产经营活动,敦煌地区生态恶化十分严重。
“由于日渐失去西北部绿洲、湿地等阻挡风沙的生态屏障,近30年来,沙漠扩展了104 .39平方公里,且有向东、向南扩展的明显迹象。近年来,敦煌大风及沙尘暴发生强度不断加大,频率增加,且多集中于春季农作物幼苗期,强烈的沙尘天气加剧风沙危害,使莫高窟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库姆塔格沙漠则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敦煌逼近。
敦煌注定不会步楼兰后尘
在丝绸之路沿线,历史上消失的古城何止楼兰一个。研究表明,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了,由于沙漠的不断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
虽然有楼兰式的担忧,但敦煌注定不会步楼兰后尘的。敦煌生态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批示,要求做好敦煌的生态保护工作。
对家门口的生态恶化,敦煌市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环境治理。从2004年起,敦煌在全市范围内严格落实“三禁”(禁止移民、禁止开荒、禁止打井)和关井压田政策,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
同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重点实施了滴灌节水工程。2010年敦煌市提出了建设万亩高效节水园区的思路,计划3年建成,项目实施后,节水率可达49.6%。
另外,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产、公众参与、水权流转、城乡一体”的要求,敦煌全面实行了水权和水价制度改革。
事实上,给敦煌生态治理带来最大福音的,是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这项投资47.22亿元的规划已经启动。
酒泉市副市长、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说,这个规划主要包括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引哈济党和阿克塞调蓄、月牙泉恢复补水、敦煌市城市地下水源置换、党河和疏勒河河道恢复与归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瓜州桥子湿地生态引水等8大工程。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项目分两期目标实施。近期目标是使西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恶化得到缓解;远期目标则可使敦煌盆地土地沙化、绿洲边缘天然(草地)生态恶化初步得到遏制,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基本维持稳定。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国务院调整大黑山等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内蒙古大黑山等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详细】
高尔夫球场长期侵占自然保护区
占用面积达36公顷 多次被要求整改无果 森林公安介入调查【详细】
广西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确界
6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在林业自然保护区确界工作专题会上强调,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全面落实整改责任,以必胜决心打好自然保护区确界这场硬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