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市灾害课题申报屡屡受阻为哪般?

2012-08-10 09:00:1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

  错位的价值判断

  王铮回忆,当年他在华东师范大学试图从事城市自然地理研究时,曾经和多方面的专家合作,如束炯负责布局研究城市气候学,许世远等负责城市水文地貌学,刘敏、陈振楼等负责城市地球化学,可谓人才济济。当时,他还约请了中山大学周春山教授等从规划和土地利用角度一起研究。

  “当时许世远一直想组织一个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系统研究,可惜我们这些当年相对年轻的人只有跟随国际热点才能申请到课题,而只有申请到课题才能生存。大家都清楚,使用‘城市环境’一词容易获得申请课题,但是用‘城市环境学’代替‘城市自然地理学’,却让我们忽视了对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忽视了基本问题,会留下后患。”王铮说。

  在当年的项目申请报告书中,王铮和他的同事这样写道:“城市时空过程是一类复杂过程,它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经济、人口机制,它们构成了城市管理的复杂对象,在过去的10年中,这项研究在国际上日益成为热点问题。城市自然地理的第一个内容是城市气候,第二个问题就是城市水文地貌过程。”但他们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

  “直到这次北京发生雨涝,我才发现还是前辈科学家许世远、张丕远提的‘城市自然地理学’抓住了根本。”王铮说,“也许只有经过这次暴雨,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才会成为热点。”

  让王铮感到心情沉重的不仅是他的城市自然灾害的研究未获重视,还在于这种申报项目的经历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其实,即便是PM2.5这个现在的热点问题,早在2005年我们就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提过,只可惜当时没人重视。”王铮说,当时他还在上海执教,一名曾在北京环科院工作过的评审专家来上海听取了他的汇报,然后告诉他,有关PM2.5项目的研究没有意义,这个问题他们早已经解决了,还把他训斥了一顿。“后来一打听,这个评审搞过PM10的研究,我们在想,对方可能是把PM2.5和PM10混为一谈了”。

  而早在1999年,王铮申报太湖污染项目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1996年,王铮参加了中科院长江三角洲发展问题院士考察团,在考察中,太湖污染的问题引发了他及众多学者的关注。3年后,他和清华大学教授何强、天津大学教授陶建华,共同提出长江三角洲的水污染治理与太湖流域管理的问题,并建议将此作为攻关课题。申报项目最终没有被接受。

  2007年,太湖水污染问题集中爆发,湖面漂浮的大量蓝藻导致湖水缺氧性恶臭,污染严重,并威胁到无锡居民的正常用水,人们才开始重视太湖的水质问题。

  “这些经历说明,当时的项目审批者、管理者在科研项目方面缺乏前瞻性。一些审批者一味追捧国际热点,不是热点就不批。”束炯说,他研究的PM2.5项目虽然现在是一个热点,但是很多研究者没有注意到,在PM2.5问题解决之后会出现的后续问题。“真正作研究,就要考虑到后面延续的一些问题,科学家就应该从这一方面考虑。”

  “八年之痒”

  王铮认为,十余年来,从他和束炯的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申报过程来看,恰恰反映了我国科学界存在的所谓“八年之痒”的现象。

  也就是说,科学界在进行科研项目立项时,往往会有一些专家拿着国外的热点做展示,要求科研人员当做研究的热点,而不去结合我国的现实需要。“比如城市排水问题,我国1949年前没有标准,1949年后教条地学习苏联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但实际上,他们的城市河渠系统建筑标准并不适合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这就埋下了‘定时炸弹’。”王铮说,与此相比,欧美很多国家是因地制宜地制定自己的城市河渠标准,所以城市雨涝问题不太突出。“而SCI(科学引文索引)不大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因此,雨涝规律和气候变化下雨涝的适应问题也就成不了世界性的热点。”

  王铮进一步表示,经过自己和他之前所带的研究生龚轶的探讨,发现我国科学研究的热点往往是8年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在国际上出现某种原创性东西后,3~4年后还有一个跟进的高潮。由于是高潮,国际上就会举行学术会议,我国一般会派代表参加。随后几年,国内会开始启动研究,产出并发表研究成果。也就是说,我国比国际上对同样问题的研究落后8年,堪称中国科学的“八年之痒”。

  在王铮看来,前述提及的诸多项目,从提出项目到最后被有关部门重视,时间大致在8年左右。

  “八年之痒”是怎么发生的?王铮认为,这和目前负责科学立项的人多为学者型官员、战略科学家有关系。这些学者型官员由于有大量行政工作要做,很难有时间看科学文献、做科研,关注具体科学问题,因此只能浮光掠影地讨论科学问题,“战略”地评价课题价值。

  “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爬行、唯SCI论,这些都是中国科技界的弊端,是科学研究方向失稳的原因。科学家,或者端‘科学’这个饭碗的,需要认真反思。”王铮说。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