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老街“9年难产”与宽窄巷子的蜕变之旅

2012-08-15 08:43:18         来源:云南信息报     浏览次数:

昆明老街 宽窄巷子 商业开发 文化优势

已成为“成都名片”的宽窄巷子,或许对于昆明老街改造,也具有参考价值

  “宽窄巷子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把文化的传承、建筑的保护、商业的开发、旅游的运营协调得较好,把历史街区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独特文化优势充分凸显,并用于商业化业态的对接上。”

  ——宽窄巷子工程总策划、知名城市战略专家杨健鹰

  相对于昆明老街的“9年难产”,成都宽窄巷子的改头换面,一直被誉为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商业对接的成功样本。

  宽窄巷子从一个年久失修、几乎被人遗忘的“城市孤本”,经过成都市花费5亿元保护性改造后,已成为“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最成都”的代言。

  宽窄巷子从2003年起步到如今风靡国内外,如何做到拿捏有度,对昆明老街或者其他项目的开发都有着借鉴作用。

  发掘:“最后的老成都”浮出水面

  昆明老街:位于昆明最好的商业地块南屏街北面,一直以来,昆明老街汇集了整个昆明的历史记忆。

  宽窄巷子:直到2003年宽窄巷子改造之前,由于不处于成都典型意义上的市中心,10个成都人中只有1个知道这两条巷子,去过的人就更少了。

  1月15日晚的成都,寒风凛冽,从长顺上街穿过竹林布阵的广场,宽巷子的人气就扑面而来。巷子里,华灯初上,走着的,坐着的,聊着的,没有南方城市的匆匆行色,没有北方城市的喧闹豪气。行走在巷子的青石路上,仿若时光穿梭,遥想秦时兵戈铁马如何在这天府之地演绎,旗人四合院落胡同在南方生根繁荣。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组成。这里曾经是秦朝灭蜀后供平民和商贾居住的少城,曾是清王朝八旗官兵居住的满城,也被认为是北方胡同在南方的孤本。

  只不过,这个孤本在2003年之前都没人发现它的价值。由于多年的城市改造和居民置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巷子里开始住进大量居民,变身为一个个大杂院,又由大杂院变成高楼。与之相伴随的是,在全国城市化大发展中,和宽窄巷子类似的历史街区被一点一点蚕食。直到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少城里仅剩了西南端这两条半巷子,宽巷子、窄巷子以及半条井巷子。

  就连居住在成都70余年的诗人流沙河都感叹:“多亏了当时宽窄巷子处于少城的南端,是最不好的地段,也不在交通干线上,是被之前城市建设遗忘的角落。”

  “宽窄巷子是最后的老成都”——这一发现让宽窄巷子浮出水面。2003年,将其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开始进行,宽窄巷子这一名词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争议:动手术or保守治疗

  昆明老街:保护直线范围核心区内的部分建筑,没有历史风貌,已是危房,按理需拆除重建,但又与规划条例有冲突,拆迁进展非常缓慢。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云南的洱海湿地别墅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开发地产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休闲度假市场需求日益扩大,旅游地产也迅速升温,而与之相伴的各种乱象与争议也不绝于耳。 【详细】

湿地公园被回填用于商业开发兴建哈尔滨最高建筑

 打造“万顷松江湿地”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打出的发展城市的一个招牌。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座城市里号称国内最大的湿地景观公园却被生生回填,用于房地产开发。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何会出现如此矛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