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中国红茶之都”的种质资源底蕴
2012年7月31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批文命名:临沧市为“中国红茶之都”。
临沧已是“中国红茶之都”,临沧还要打造更高层次“中国红茶之都”的未来。在市委、市政府描绘的“中国红茶之都”蓝图里,“临沧的名片、中国的名牌、世界的名品”、“世界闻名的红茶之都”、“天下茶仓”……这些都是核心的关键词。无疑,这是临沧茶产业在充分审视自身,深刻把握世界茶业发展潮流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定位。
如果要细述“中国红茶之都”的临沧底蕴,可谓内涵、外延深广。就看一看茶树种质资源吧——
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
“北回归线”、“低纬度高海拔”、“山峦叠障”、“茫茫森林”、“云雾缭绕”……只要谈到临沧茶叶的生态环境,多少专家学者的演讲、论著里,都会频频出现这些字眼。字里行间,饱含的都是对临沧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的赞叹之情。中国气候学家吕炯称临沧为“世界少有的生物优生地”;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考察临沧后呼吁把临沧建成“世界一流大茶园”。
不知上苍出于何种考虑,临沧就被安排在地球的这样一个位置上:北纬23°05′—25°02′,东经98°40′—100°33′,澜沧江、怒江伴在身边。临沧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海拔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不同气候类型的特殊的自然环境。于是,这里成了动植物南北过渡、东西交汇之地,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富集之地,茶树资源便是其中一员。
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临沧地区茶叶研究所组成的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组,对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镇康6个县32个村(点)作了全面考察,采集茶树标本77份,其中栽培茶树标本50份,野生茶树标本23份,近缘植物标本4份,经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和中国茶科所、云南茶科所鉴定分类,临沧辖区存有4个茶系、8个茶种,其中大苞茶为临沧独有。
生物多样性在这里栖息,临沧便成了茶树种质资源的活基因库。
古茶树的大家园
在临沧这片土地上,那苍茫的森林里,那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间,蕴藏着大自然无穷的神奇造化。这其中,古茶树就是神秘的一景。
1987年3月,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公弄村张正云等几个村民在勐库大雪山上意外发现大片野生古茶林,吃惊不已。2002年12月5日至8日,双江自治县委、县政府邀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茶业协会、临沧市茶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野生古茶树考察组”进行科考鉴定,得出结论:“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的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在调查地块内,古茶树整个群落是原生的自然植被,且保存完好,未受人类破坏,自然更新力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在云南省内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始植被实属少见,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保存价值,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活基因库。”这片古茶树,成为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密度最高的古茶树群落。
在临沧的许多地方,人们还能看到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一棵棵栽培古茶树。凤庆县的凤山、勐佑、大寺、三岔河、雪山等地均有上千亩的栽培古茶园;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的双江勐库冰岛村的古茶园,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更有甚者,被誉为“茶王之母”的栽培古茶树,就定居在凤庆县澜沧江畔的小湾镇锦锈村香竹箐。这棵古茶树,至今年年青枝绿叶吐着新芽。经北京农业展览馆王广志教授等实地考证,此古茶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粗大的茶树。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青藏高原东南缘古高程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
青藏高原东南缘(包括横断山地区)的古高程重建对于研究整个高原的隆升过程以及该地区的物种形成演变历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前对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古高程研究主要基于生物地层的对比,认为这一地区的抬升发生【详细】
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交流年会举行
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第十二次交流年会日前在云南景洪举行。双方代表回顾了多年来跨境联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果,讨论了今后联合保护计划及合作展望。中方还向老挝北部三省农林厅赠送了办公设备。【详细】
青海三江源成珍贵野生动物快乐天堂
白唇鹿数量增加,藏羚羊种群数量达到7万多只,金钱豹从难觅踪影到频频现身【详细】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泰顺乌岩岭看珍稀动植物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泰顺县环境保护局、泰顺县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共同举办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