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热”浪潮中 上海外滩为何迟迟不动?
保护理念的核心是“原汁原味”
自1949年以来,外滩经历了三轮大改造。从最初满足工业化大生产和防汛抗洪的需求,到如今“还空间于民”,外滩改造已成为了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民生工程。
近10年来,上海实施的黄浦江两岸开发战略,使外滩沿线标志性建筑重获“新生”,无论是外立面的清洗修缮,还是天际线的保护等,都获得各方肯定。
同济大学副校长、建筑保护专家伍江说,在最近一次外滩改造工程中,地面的大部分机动交通被移入地下,地上只留了四车道。新外滩的滨水区被更多地用于步行,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这一构思的灵感其实也正来自于外滩最初的功能,即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特别是那片距离地面5米、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木质观景平台,更增添了强烈的人情味。只有还百姓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才能真正重塑外滩--上海的“公共客厅”。
在外滩保护的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些“小插曲”。比如,上世纪90年代外滩优雅的天际线上,突然冒出了三栋现代化高楼。在阮仪三等专家的呼吁下,此后沿江兴建项目的高度得到了有效节制。又比如,外滩外立面清洗和修缮过程中,某大楼被漆成了“奶油色”,与颇具历史沧桑感的外滩建筑群不太相符,旋即施工被叫停,修旧如旧。
过去10年间,上海通过法规条款的力量,限制沿江建筑的容积率、控制高度,还通过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为外滩建筑群等撑起法律保护伞。文物部门认为,这样的工作还远远未到尽头,若确定为文物建筑的,就要以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来从严保护和监管。
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说,“不管外滩‘申遗’与否,我们都有信心保护好一个‘原汁原味’的外滩。”
编辑:zhangh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