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心城市的复兴忧思录

2012-08-21 08:37:48         来源:中国经营报     浏览次数:


  此外,武汉还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建设,构建武汉城市圈,打造中部地区国际交通枢纽,争做“共和国立交桥”。8月15日,湖北省交通厅与武汉市签订协议,拟投资3131.49亿元,推进武汉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据悉,该协议涉及82个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329.37亿元。未来5年,武汉将基本实现与省内重要城市的高速铁路直达,除计划于明年通车的汉孝铁路,武汉还将新建三条城际铁路。

  “5000多个建设工地遍地开花,多条地铁轨交线路同时上马,体现地方政府对大建设、大发展的急切渴望,但城市建设需要量力而行的长远规划,‘百天规划’式的跃进思维恐很难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当地政经观察人士指出。

  城建狂热背后承载的是“复兴大武汉”的梦想。“我们很容易找到理由让一些建设工地不开工,但是,事隔3年、5年或10年后,当我们回头看,不这样做,我们会对不住这座城市。”阮成发于今年7月2日在《湖北日报》上发表长文,其中就提到了他的历史使命感。

  在武汉期间记者采访的当地政经观察人士认为,武汉太急了。“几千个工地同时去挖,在时序上安排不科学,太急了点,应该有所侧重,按片区依次展开。”

  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方耀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武汉是在补课。与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相比,武汉的发展落后了至少十年,现在的大建设也是必然路径。”

  “大建设”的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支持。以“满城挖”为典型标志的武汉城建“跃进”也面临着“钱紧”的空前困境。一位当地政经观察人士亦指出,“大建设”必然会带来政府的卖地行为,通过卖地、引入外来投资者来支撑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记者在武汉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武汉的街头看到最多的就是楼盘广告。在房地产调控的今天,北上广已经很难见到这样地产广告扎堆的盛景。在武汉的闹市区,一边是挂牌出售的新建楼盘,一边就是紧张施工的工地。从武汉长江大桥上鸟瞰,远处新建的高层建筑与桥底下旧式的居民楼形成鲜明的对比。

  “武汉的确需要发展,但不能太急于求成,城市建设进程要跟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相匹配,如果资金链跟不上,地方政府担保不了,出现大面积违约,如何解决?”安邦咨询研究员李浩不无担忧地说。

  观点

  武汉崛起还需十年左右


  罗天昊

  武汉属于内陆型城市,就全球大势而言,几乎所有的内陆型大国,其地理中心,均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天下之中”崛起乃大陆型经济的必然。

  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芝加哥的崛起其实借助了两大时势。其一是国内市场的统一。美国如果南北分立,内部关卡重重,则其中心作用将被削弱。其二是美国从外向型经济向内生型经济的转变。

  武汉崛起亦需等待国家大势的彻底变化。中国实现内需立国的战略转变,最快亦需要十年以上。同时,中国的高速公路收费,占全球的70%,国内关卡的取消和市场的统一,牵涉各个地方利益,亦非短期可以解决。

  时势的变化,大约需要十年,而武汉崛起,亦是十年左右。

  差距

  武汉是中国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总体而言,武汉的经济实力,与其他中心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就经济结构而言,武汉重工业比重过大,大众工业不发达,此外,民营经济萎缩,这些,都使武汉经济缺少活力,难以对周边形成辐射。

  北上广等城市,都是区域的服务业重镇,北京的服务业占比,达到75%以上,为国内最高,上海亦超过了50%,是长三角三产占比最高的城市,广州和深圳的三产占比,亦超过了50%以上,是珠三角的服务业中心。目前,武汉的三产占比偏低,还没有成为中部的服务业中心。

  在“中三角”体系中,武汉仍然是中心,不过,中三角主要还是针对湖北,湖南和江西而言,而武汉的国家中心城市,特指武汉在中部六省中的中心地位。

  此外,“中三角”存在众多先天缺陷。最近几年,湖南一直“向南”,主要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长沙与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经济联系非常密切。而江西,则主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其鄱阳湖生态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在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方面,武汉与长沙、南昌存在诸多同质化竞争,比如,武汉和长沙都要发展汽车产业。

  此外,在长株潭,中原城市圈崛起的背景下,中三角战略,与其多有重叠与冲突。

  武汉虽然在中部一城独大,但是,就城市圈来讲,长株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总体实力都超过了武汉都市圈。说明武汉都市圈内部的协同发展,尚未完成,武汉对于周边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同时,在经济活力方面,武汉远逊长沙和郑州。郑州和长沙的民营经济占比已经超过了60%,而武汉还不到50%。武汉的经济总量,主要是国营企业,主体是重工业,而郑州则主要是中小企业。三一重工崛起在长沙,亦绝非偶然。

  武汉欲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部中心城市,以及中部崛起的龙头,需要武汉城市圈以及湖北的整体崛起,若湖北成为中部实力最强省份,武汉成为中部最强大的城市群,武汉成为中部最发达城市,三位一体,同时,在发展速度上,武汉能够通过改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等努力,重新焕发活力,如此,才可以造就全方位的领先,成为无可争议中部之王。

  发展

  整个中国,仍然需要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而对应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大众产业,武汉亦当遵循此道。

  武汉已经确定未来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动漫、半导体、生物医药等15个新兴产业,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未来的总收入设定为8000亿元,几乎等于再造武汉。是否现实,值得考验。光是国家级的高新产业园,全国就有50多家,武汉有光谷,广州也有光谷,河北还有电谷,可谓群起争雄,绝非武汉独美。

  以此为鉴,武汉未来的产业发展,首先是改变目前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现状,大力发展大众工业,而非将希望寄托在高端产业领域。更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中端崛起,高端突破”。作为中国大陆中心,内陆腹地庞大的大众消费需求,是武汉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心之一的根基。而在产业局部上,武汉亦需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辅,而不是本末倒置。

  事实上,武汉未来的发展,不在于第三产业,而恰恰在于工业。

  作为中国的大陆中心,武汉未来具有成为中国服务业中心之一的潜力。特别是发展物流业有天然优势,其港口运输和金融业,也潜力巨大。但是,现代制造业一样不可偏废,武汉需要兼顾制造业与服务业,而且尤其是要优先发展制造业,以弥补武汉重工业过重,而大众工业受压抑的困局。(作者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研究,著有《大国诸城》)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