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广政:古典园林“一池三山”布局传承千年(图)
夏广政教授
上周六,高级工程师、湖北工业大学教授夏广政做客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主讲“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他看来,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一山、一石、一树无不考究,题名、用典、楹联寓意皆深远。
经典“一池三山”布局传承千年
夏教授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深受古代神话的影响。“古有昆仑山神话和东海仙山神话两大系统,其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一直是历代权贵寻觅的仙境。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这种布局可以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2000余年。
古今许多沿用这种格局的园林,如汉武帝刘彻建章宫中的太液池,南朝宋文帝时期建造的真武湖,唐代大明宫后苑中的太液池,圆明园的福海和蓬岛瑶台,包括各类公私园林如杭州西湖、苏州留园、常州近园等等。
“筑山理水”中的园林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最讲究筑山理水。”夏教授说,山石景构筑了园林景观的骨架和基础,而水景是园林的脉络。
夏教授介绍,就筑山而言,唐代之前的园林多用土筑,这样有利于植被生长,但经历风吹雨打,土山易毁。唐代以后的园林多用石山。而就理水而言,手法多种多样。夏教授举出“掩”、“隔”、“破”三种最主要的“理水”手法。以建筑和树木掩映曲折池岸的“掩”,可使水面格局更灵动;“隔”之法以堤、廊、桥、步石横隔水面,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破”主要用浮萍、藤蔓、石头驳岸,以造成“小而不显其小”的视野。
“古典园林构景中,鱼是非常常见的主题,如西湖的花港观鱼,颐和园的知鱼桥、鱼藻轩等。”夏教授举例说,观鱼成了园林临水静观细赏不可缺少的景致,这与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庄子·秋水》就有关于鱼的描绘。”
“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文人、艺术家亲自参加造园活动。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如谢安、谢灵运等。”夏教授表示,许多园林的题名皆有深意,这与文人墨客的经历无不相关。
如苏州的沧浪亭,拙政园的小沧浪,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等,题名和意境可追溯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句诗,表现文人出仕和归隐两种矛盾的处世心理。“拙政”二字取自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的“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表达了士大夫处世矛盾心理。拙政园的远香堂和留听阁一个主嗅觉,一个主听觉,取名别致含蓄,同样深有韵味。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诗和山水画相生共长,同步发展的,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追求。
编辑:zhangh
相关阅读
设计理论 | 十招看破中国古典园林构图法
研究中式古典园林的目的有二:【详细】
凝固的法式艺术 私藏古典园林
很久以来,无论时代风格、品味潮流如何变换,法式生活的品质始终经典,无国界地在流淌传承中。融创玫瑰园95号一直坚信,唯有浪漫与优雅、大气与精致并存才能打造出纯粹的法式品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