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已在内蒙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8月26日,首届中国沙产业高峰论坛在内蒙古乌海市举行。与会专家认为,钱学森生前提出的沙草产业理论已在内蒙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提出沙产业构想——用系统思想、整体观念、科技成果、产业链条、市场运作、文化对接来经营管理沙漠资源,实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
据了解,内蒙古沙漠、沙地及严重风蚀沙化土地总面积达415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16%。上世纪90年代,长期遭受沙害的内蒙古率先实践钱学森的理论,并于2002年成立了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
目前,内蒙古已经有11个地区成立了沙草产业协会以及一批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和实体,经营开发种类从藻类、菌类、草、灌、林、果、药材到工业产品等。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市建立了种植资源库,鄂尔多斯市在恩格贝沙漠中建设了中科院太空实验室,为提升我国绿色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沙草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相关链接:
编辑:Nausica
相关阅读
内蒙古图博勒国家森林公园申报成功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国家森林公园设立评审会上,通过观看申报视频、公园创建汇报、评审论证及现场答疑等流程,呼伦贝尔阿荣旗申报的内蒙古图博勒国家森林公园得到了与会22位专家的一致肯定,获得全票通过,申报成功。【详细】
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年均超1000万亩
近年来,在国家林业生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下,内蒙古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不断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每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超过1000万亩,约占全国林业建设总任务的10%,累计造林面积居全国首位。【详细】
从生态链到产业链 内蒙古治沙成果显著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起点。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守望相助,各项事业显著发展。多年来,内蒙古坚持生态治理,先后实施了京津风沙源、天然林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