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场馆华丽转型:国际范儿+文艺范儿
规模不断膨胀的现代奥运会给所有的主办国出了一道难题:奥运会结束以后,奥运场馆怎么办?
虽然伦敦今年承诺在奥运会结束后,主会场“伦敦碗”将被部分肢解,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的利用和开发,始终让所在城市头疼。至今为止,雅典、悉尼甚至举办了三届奥运会的伦敦都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
但如今,北京已为4年前让世界惊艳的鸟巢和水立方们找到了生存之道:一个超级的“国际活动聚集区”雏形开始形成。
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奥林匹克文化展示区里,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到这里参加各种高端会议、会展,观看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和精彩体育赛事。生活在周围的居民们也感受到了另一种幸福:傍晚唱红歌、扭秧歌、跳街舞,白天畅游森林公园。
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很抢手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最成功的地区集中在奥林匹克公园。
在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副主任田巨清看来,奥运会赛时是举国体制,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来确保一届无与伦比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但奥运会后,奥运场馆转型搞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后奥运的一个黑洞。
鸟巢等大型体育场馆是被质疑最多的。“我们国家首次举办这种大型的、国际超一流赛事,对赛后的场馆利用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过,田巨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赛后,奥林匹克公园园区所有奥运场馆的转型,基本上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而水立方实现赛时到赛后的运营只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
“水立方是原来能够容纳一万多人的赛时场馆,现在只保留了3000左右的座椅,通过改造,经营面积从原来只有2万多平方米增加到了7万多平方米。这么大的场馆在9个月的时间里实现迅速转型,在奥林匹克所有场馆改造运行当中都无先例。”田巨清说。
转型完成3年后的今天,水立方人流如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2011年9月参加北京群众体育大会的时候参观过水立方,他的评价就是:“水立方的赛后运营,是国际奥林匹克史当中场馆赛后利用的一个典范。”
国家会议中心也是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一个亮点。田巨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家会议中心利用一年半的时间改造成了目前国内顶尖的国家级会展中心,运营当年就获利。
“国家会议中心是全球第一个在第一个经营年度就创造利润的大型会议中心。”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此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告诉记者,中心转型开业之初,预计首年亏损4000万元,但2010年全年,国家会议中心就盈利1000万元。
作为2011年国际会展界一等奖的获得者,国家会议中心以全年64%的出租率稳坐全国第一把交椅,除了节假日之外,几乎每天都有展览。“国家会议中心的会议排期没有半年的时间根本排不上,最远的排期已经到2020年,很多国内著名企业想在国家会议中心租用场地都订不上。”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2024法国奥运会“Spots”漂浮平台设计方案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前日,ANSKA设计发布了一个名为“Spots”的系列临时浮动平台方案,计划实施运用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当中,作为奥运会中微型活动的场所。该设计的创意源于经典的河流运输器具譬如驳船或其他可移动类板块。“Spots”以其可轻松组装或拆卸的优良特性及相对稳固性,成为了前者的替代品,同时也使其成为持久的程序化解决方案。【详细】
2022冬奥会场馆如何设计建设
里约奥运会接近尾声,巴西后奥运经济时代场馆如何利用再受关注。事实上,在经历了十几天的热闹之后,奥运会前投入巨资兴建的大量场馆该怎样发现和利用它的长久价值,一直是各奥运会主办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详细】
他们没能参加奥运会 却吸引了所有里约人的目光
这件装置是法国艺术家 JR 为里约奥运会特别创作的。事实上,JR 与德国作家Tilman Spengler 以及美国视频艺术家 Gerald Andal ,三人一同被选为首批奥运会的驻地艺术家。这个从今年开始启动的驻地艺术家项目,主要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而 JR 标志性的巨型摄影装置正与这一驻地艺术项目的宗旨相吻合。【详细】
里约奥运会圣火盆精巧设计揭秘
他的作者,美国人 Anthony Howe 在康奈尔大学和Skowhegan学校学习绘画与雕塑毕业后,就开始利用风能创作雕塑。他独创的这些风动能雕塑作品,即使在没有风的情况下静静地矗立在哪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