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化 南京推出"宜居城市100条"

2012-09-03 08:46:18         来源:现代快报     浏览次数:

  公示

  会议关键词

  公示

  不能“靠领导发火才去整治”

  南京南站等窗口单位要公示管理主体和职责


  此前被杨卫泽发火批评的南京南站昨天再次被提及。“高铁南京南站,有的说14个部门管,有的说16个部门管,也有说是17个部门管。到底哪些部门管,每个部门管什么,今后要进行公示。”杨卫泽表示,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专项规划,重大工程施工主体、监理单位的资质和竞标内容,城市重点区域和窗口单位的管理主体及具体职责,一律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接下来,南京准备先从南京南站、玄武湖外几处城门、宁夏路和马鞍山路等城市窗口地带做起,实行职责部门的公示制度,以后要逐步推广到所有的社区。这一公示的过程也是一个明确职责的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

  杨卫泽说,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让他记忆犹深,“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而只有人民监督管理者,管理者才不敢懈怠。“如果光靠领导发火才去整治,光靠领导检查才能发现问题,根本忙不过来。”他认为,不接受群众的监督,南京的城市管理水平永远提高不了。

  教育

  会议关键词

  教育

  缺少国际人才哪来“国际化”

  没编制没补贴,国际学校都不愿意建


  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是一所国际性学校,就读的学生中不仅有中国人,还吸引了不少老外。不仅如此,总部在南京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也都在苏州建了研究生院。

  “苏州只有不到20所大学,而南京有3个大学城,70多所高校,可我们的国际性学校有多少?”杨卫泽表示,国际学校既拿不到编制,又拿不到财政补贴,所以都不愿建。南京的第一所国际性学校是外资老板出钱建的,当初要建时,南京的教育部门并不同意。但这个老板有很多外国员工,其子女要在本地上学,要想留住这些人才必须要建。

  “建一个小区都知道要配建多少小学、幼儿园,那么这么多外国人在这里,为什么不能建国际学校呢?”杨卫泽指出,大学、小学挂个国际班,不算是国际学校,英国人的孩子英国人教,美国人的孩子美国人教,母语教学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教的不光是语言,还应是一种文化。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认为,一座城市能不能贴上“国际化”标签,有一个指标可以衡量,外国人有多少、吸引了多少国际人才。如新加坡创造了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环境,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吸引并留住了占从业者三分之一的海外人才。波士顿拥有80多所高校,集中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全美最顶尖的高校,利用这些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实现了国际化。“南京打造国际人才城,这些吸引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经验值得学习,也能做到。”

  环保

  会议关键词

  环保

  生态和环保上升到地方法规

  主要环境监测指标要逐步向国际靠拢


  “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

  杨卫泽表示,沈阳从“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一跃成为联合国生态示范城市,很关键的是在整个制度体系上进行了创新。比如突出环保优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升到地方法规层面,明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资金优先投入,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优先供给。突出标准接轨,制订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准入和污染排放标准,主要环境监测指标例如PM2.5等,要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美国为了达到环境政策目标,采用了多种控制手段,例如命令控制、排污控制、技术强制和市场控制等手段。“类似的已经被国外证明的有效环保手段,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借鉴。”

  专访

  民生部门“一把手”

  眼里的国际化

  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局局长赵晶夫:

  宜居城市100条

  希望百姓记得住


  在赵晶夫看来,学苏州的“国际化”并不是一味地照搬别人的做法,而要结合南京的实际进行消化吸收。

  他表示,南京制定了一个现代城市规划导则,目前已经上报市政府,具体以什么形式出台,市长办公会将进行讨论。据悉,今年4月,市长季建业率团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借此机会,市长给规划等部门一把手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即南京如何打造宜居城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城市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考察回来后,我们制定了宜居城市100条。”赵晶夫表示,最初制定了200多条,后来选了100条,希望这100条能朗朗上口,老百姓能记得住。不过,在宜居城市建设上,规划只是一个策略,因为宜居城市包括方方面面。在这个基础上,南京又制定了“现代城市规划导则”,把之前的100条纳入其中。据悉,这个导则主要从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类,具体指标包括人均道路、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床位等,当然也包括保持规划的延续性等条款。赵晶夫表示,导则牵涉多个部门,因此下一步各部门计划将各自的指标与这个导则进行整合。

  参观完苏州的文化景点后,赵晶夫表示,要对南京的文化遗址进行再研究。“有些东西不可能都是国际化的,有自己的特点就可以,比如大报恩寺。”此外,他表示,江苏大剧院的选址还没确定。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

  国际学校建4所

  推动大学国际化


  “我们计划在全市东西南北各建一所国际学校。”吴晓茅表示,南京目前已有两所国际学校,分别位于江宁和仙林。接下来,南京已确定将在建邺区建一所国际学校,计划在栖霞区建一所国际学校。南京提出,到2020年,推动南京大学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大力推动国际化办学,重点是支持南大、东大等在宁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设立研究院。明年先设立2000万元的留学生奖学金,吸引1000名外国留学生,今后五年吸引海外留学生10万人以上。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雷:

  河西造快速公交

  地铁将超300公里


  南京出台的三年行动纲要提出,2015年前,南京要建成地铁3号线、10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等8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超过300公里。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比重提高到40%,初步形成以地铁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

  在陈雷看来,公共交通的国际化意味着乘客在南京出行更为便捷,对此将大力建设城际公共换乘枢纽。目前南京正在建设小红山客运站,将来这里有高铁、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可以实现集中换乘。“争取春运前投入使用,之后中央门汽车站和长途东站将关闭。”陈雷透露,中央门汽车站将来用于商业项目开发,长途东站作为长途客运整备场。在市内交通方面,陈雷表示,将根据地铁线路布局,优化公交线路,减少与地铁重复的线路。在新城区内,河西正在规划“快速公交”,打通江东路南北向通道。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