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专家谈声觉景观的设计

2012-09-12 08:38:28    作者:燕翔     来源:中华建筑报     浏览次数:

  通常人们以为的声景观大抵指的是经过人工加工后的声音环境,例如音乐喷泉、音乐广场等,但在专业领域中对声景观定义是,人类所见即为视觉景观,所听就是声觉景观。声觉景观包括自然和人工环境两部分,戈壁、悬崖、沙漠无人区的声音是声景观,隔音室内的空无声响也是声景观。在国际声学研究界,声景观研究是声学领域的前沿学科。目前,该领域大部分研究者和设计者的关注方向主要是古代、现代景观所需要配合的声音内容,以响应不同的声音产生不同的效果,实现其合理性、还原性和生态性。

  中国古人对视觉景观和声学景观的认识是朴素的。古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提倡顺其自然、天人和一。古代按照人的感官将与客观的互动介质分为眼、耳、鼻、舌、身。其中,视觉到大脑的神经通路长度约5厘米左右,听觉神经约9厘米左右,视觉神经通路最短,是五感感知中最为直接而迅速的,与视觉相比,听觉更加抽象间接,因此需要人们投注更多的悟性和理解。虽然视觉位列五感速度之首,但就品味而言,听觉却在视觉之前,古代成语中,大多文辞听觉在前,视觉在后,听觉的境界更高一筹,如声色俱厉、声色犬马、绘声绘色等。事物一旦具象,品味的空间就会被压缩。

  在没有形成有关声景研究的学科前,人类很早就已关注并尝试处理声觉的感受,在中国古代留存下的很多诗歌中都记载有对这类情景的文字描述,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听取蛙声一片”等,南朝王籍的《入若邪溪》所描写的声景观令人回味无穷——“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句诗通过描写鸟鸣、蝉噪等声音增强了自然山林的幽静效果,是为声景描述的绝唱。

  声景观的设计价值

  声景观设计与其他设计一样,都是在解决人的问题——通过提高声音环境的质量,营造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环境。所以,生活品质的标准体系中包括声音景观。在百年前,人类并没有普遍意识到声音对生活品质的影响,只有少数贵族能够在精心设计的皇家园林中享受“鸟语花香”式的声音景观。近一百年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静谧原始的声音景观在人们完全无意识其存在之间已被破坏得支离破碎,噪声像瘟疫一样,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四处蔓延。

  但因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对声景观的重视以至深入研究,声景观设计与实践也成为声学设计和景观设计相结合的科学前沿。在这一方面,欧洲起步尤早、发展更好,人们逐渐意识到应该以选择声音代替忍受声音。英国钢都谢菲尔德市火车站嘈杂无序,居民普遍为此环境不满。设计者通过大型不锈钢墙板将噪声区和火车站隔开,并在站前广场建造一处大型喷泉,以喷泉的水声遮蔽嘈杂声,营建了舒适有益的站前环境。

  设计反映着人为目的性,欧洲设计界延续欧洲哲学思想,偏重以强迫自然的方式进行视觉景观的设计,满足于让自然服从于人的需要,声景观设计也是如此,对声觉景观的判读也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基准。但中国人自古强调天人合一,不主张人为参与雕琢,声景观的设计处理更注重感应和吸纳。

  声景观设计的复合性

  声景观设计与其他设计的评判具有相似性,让人们感受到舒畅、自然和愉悦的设计自是好设计,但形成普适的意境尚有难度。同样一首古诗,不同人对其意境的理解差别甚大,同一首词曲,不同心境的人也有不同解读。声觉在设计中,必然需要设计师在相应的、具体的情景中考虑声音与其他感官的关系,通过设计配合形成综合景观,尤其以视觉为先。当我们看到《富春山居图》时,想象这一自然场景中的声音,即属于声景学配合的一部分。例如,一座住宅附近公路产生的噪音会影响居住者的休息,如果在住宅庭院内通过多层喷泉设计,以水景顶层至地面的渐次高差形成声音跌落的不同层次掩蔽噪声,就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近年,北京西山龙泉寺信众多人筹款捐赠以建造大钟一座,按该寺院要求,我参与研究了相应山体、植被和气候等特征,以使钟声浑厚,广纳传播。声音景观的设计属于不同学科交叉的复合结果。英国科学家曾通过实验将不同场景声音采集并结合响度和色度感在专用的实验室内播放,以此研究景观差异性和环境对人感受的影响等视觉和听觉的交感作用。又如,在不同城市的一些海边立有颇多大型石柱,海风吹过间所发出的呜鸣效果需要设计师结合声学、材料学和音乐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

  声音设计形成的意境常有直击心灵和记忆的效果,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典型的作品大多来自一些商用空间。美国某著名服装品牌以青少年叛逆文化为风标,其展卖空间有意在幽暗环境中以强射灯光照射商品,以灌装音乐的高分贝轰鸣著称,并雇佣身材健美的青年男女担任销售,吸引青少年群体消费。而提供这一声音景观方案的设计公司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因利用音乐节奏提高码头工人工作效率而曾引起工会组织的抗议。

  声景观设计与历史保护

  根据声景观的特点和功能判定,其具有审美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等属性。在中国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广为传唱的歌曲中常常洋溢着歌颂工业生产的语句,彼时的人认为机器隆鸣声才代表着现代化和未来,而在今天,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声景观设计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辛弃疾写的“听取蛙声一片”的池塘边,一条新铁路或公路的修建就会让居民产生与传统社会不同的听觉感受。在体验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天坛里每日人声鼎沸,嘈杂声使人们再也难于听到回音壁中神奇而微妙的回声。对声音的历史保护,正是还大众一个安静的环境。工业革命带来新文明的同时,正是时候让人们思考针对其弊端的解决之道。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北京大钟寺是为一处景观,日日敲钟,近宏鸣于海淀,远幽传紫禁城内外。但今时大钟寺已多年未有钟声,根本原因正在于城市声音的嘈杂和高楼林立的阻挡早已掩映了钟声的悠远。在历史保护方面,大部分古迹一直只关注视觉层面,听觉层面备受忽视。颐和园内苏州街恢复了多处古代建筑,但对古代的具体声音鲜有研究。甚而言之,在距离该地块大约一百米附近就是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而三、四百米外即是高架日夜湍流不息的五环主路。

  现代的声音景观与古代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但古代声音的样貌亦是历史真实性的一部分。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安静与喧闹应有节奏,在非静谧的区域,声音种类和音量大小和场景应自然配合。在北京丰台区修建的世界公园中,如果仿建的埃菲尔铁塔能够让游客体验在330米高空风刮过时的声音感受,如果游客能听到在巨型玛雅金字塔上走路时建筑发出的独特水滴声,人们也会拓展对生活、历史和社会的体会和认知,声音具有这样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在声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仍属起步阶段。例如,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由于奥运村新移草皮缺少生气,为了增强环境的自然感受,有相关工作人员在草皮内放置了播放昆虫鸣叫的扬声器。但因对于昆虫叫声的频率、节奏和昆虫种类缺乏必要的研究,这一声音景观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燕翔,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声学实验室主任。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

成功的景观设计轻松拯救空间颜值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对于自然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详细】

绿色基础设施和景观设计的关系

绿色基础设施和景观设计的关系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专家推荐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各种因气候变化、农业改革、城市交通等引发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欧盟提出希望改善欧洲自然环境,德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也宣布,将“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未来景观设计的主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