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在中国
2012-09-13 08:20:00 来源:搜狐家居 浏览次数:
生态建筑对雨水、中水不像现代建筑市政给与排水的直线路径,生态建筑是想方设法把水留住,再通过借、调水的方法,在建筑系统里面循环利用,雨水的回收利用率大于80%,如果是枯雨期回收园外道路的雨水,回收利用率是大于100%。这个是可以通过自己控制来控制人工降雨。
风水运行原理:这个风水不是迷信的风水,而是风系统和水系统在里面怎么运行,怎么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200平方米的中厅是相当于一个盘子,水可以放到里面去,它的造价也是很生态的,把碎砖放到里面去,上面再覆上过滤的沙土,这个图里面是三层的建筑。我们先看风是怎么形成的,是两种风,一种是当外界的温度满足里面使用的情况下,是采用自然通风,就是通过大开口过来的,在这个过程里面屋顶有一个开口,有一个自排功能。第二个情况比较特殊,就是外界丰富风,我们要启动建筑系统的时候,反过来要关起来,就是形成一个容器,这边抽风,然后下面就预留地风,这种进风与出风有几个特点,第一是高速,第二个是先进,第三个是凉风、热风。
水的原理呢?这里面做了一个正常的恒温是25-26度,当外界和里面有10度的温差,我们通过自己的系统,有一个处理池,杀毒以后再回收。到外界雨水的时候,这里是指室内和室外是连通的,建筑物和外围甚至是在园外水的路径是属于一体化的。
课室的构造,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地板,这个是圆的,这上面有一个工作,这个就是地下水冷却以后,从这个管子接到室内,把凉的供应到这边,得到我们需要的大自然的空调,这个是科课室里面温度的散热口。
这个是市政的排水,我们需要用水的时候用塑料盖起来,接到护城河里面,就可以得到很多的雨水。
生态建筑与阳光的需求与利用。现代建筑因节能需要提出建筑遮阳,生态建筑已经把这些任务交给了湿地、植被来承担,因为植物本来就需要阳光,这个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如果遮住了这个植物就不能长,而需要照射到建筑围护的阳光进行分配,以满足植被生长的需求。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物质,任何材料都没有比土壤更好的物质化解与氧分功能。
风对人的舒适型和生态系统的透气性都同样的重要,建筑十分重视建筑导风有利的体型以及利用。这个是课室进风口,这个是舞蹈室的进风口,这个是自然的排风口。
生物链的循环利用,农家堆肥利用,有一个农业循环系统。通过地面把尿分离,分离尿管,再打到上面有两个尿液的储备,来分别储备,再到粪池,还有一个清水池,有一个尿水混合池,这两个是尿液的储备池和清水池,然后这个是混合池。
2、对生态建筑的观点,有一个表格,提出了八个方面,有一个规律,现代建筑是以人为中心,绿色建筑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建筑,而对于生态建筑实际上是绿色生态建筑,它对自然有修复、处理的作用。
生态建筑是寻找对自然干扰降至最小的一种建筑模式,生态建筑也是一种环保建筑,它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生态建筑与建筑寿命周期,前期与后期考虑得更长远,选用的材料、产品是怎么来的?其来源过程耗用资源与碳排放怎么样?引进了零碳源材料,低碳源材料,高碳源材料的概念,零碳源材料,材料的来源过程中没有发生碳排放。(图)比如中厅里面这些石头是通过沙子过滤出来的,(图)这个是生态操场。
生态建筑是建筑演变过程,是理性回归与智慧的超越的建筑。
生态建筑与现代建筑思维不一样,现代建筑反映出的是一种思维定势,他认为建筑外界条件不可改变的,它接受了一个夏天室外高温的恒定条件,即隔断的认识,建筑与自然成对立的抵抗态度,一方面在围护结构上用增兵的方法,来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组织室外热像的入侵。比如说广泛采用隔热切板。
建筑生态反映出是一种思维动势,认为建筑外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的思维动势,采用被动建筑技术如自动降雨技术先改善外部微气侯环境,创造一个倒置的温度区,再沟通调节引至室内环境,改善室内空气温度,这个是一种大空调的概念。
现代建筑用的是加法,生态建筑用的是减法,现代建筑为了提高热功能性,添加了多种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建筑成本要增加。
生态建筑依靠被动建筑技术,也调动植物的积极参与,获得室内外倒置的温度,就不需要这些高成本的投入,因为最终建筑看到的是植物。
三、从生态建筑到生态城市的思考
生态城市的这一概念有有许多定义,但是其核心就是对自然干扰最小的城市发展模式,而生态城市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绿色生态建筑,以绿色生态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正当其时也是形势所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就产生了极大矛盾,一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矛盾。二是城市壮大与农村衰落的矛盾。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解决这三大矛盾有很多的途径,其中生态建筑在其中可以做出很大的贡献。
生态建筑还原了土地,所有土地的使用者,不再是完全地失去土地,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或者农业系统,人们可以改变城市人单一的生活方式,把一些建筑使用过程产生的废物价格消化利用,并能自己生产出一些需要的物质。
生态建筑本身没有热排放没有光污染,而人工降雨和更多植被的参与形成微气候调节功能,有助于消除空气中的酸气和PM2.5,减少热岛效应。
如果生态建筑生态社区在自己的内部把雨水留住加以循环利用,那么对于减少城市贡税,最大限度的减少市政排洪强度,减少污水处理厂都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珠三角地区有着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地下水丰富、植被生长茂盛、生物多样化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适合发展生态建筑,我们能否从中找到一种建筑发展乃至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从生态建筑拓展到生态社区,然后再到田园城市,这是我们的理想,要把它变为现实。
以上是我对生态建筑的分享汇报,技术并不成熟,有一些观点不一定正确,恳请各位同行指正,谢谢。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