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在中国

2012-09-13 08:20:00         来源:搜狐家居     浏览次数:


  另外一种思路就是根据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控制,假如说这样一个会场,今天人坐得比较满,所有的空调和灯可以打开,假如会场里面今天没有这么多人,只有一半人,那要怎么办?这个时候就需要在设备上有一种灵活的控制和手段,在保证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使用,这个是我们研究的第三个方向。

  根据这些不断的做,我们在这方面会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目前的浪费是在系统上面,是在我们的使用上面,是在设备与建筑的不匹配上,实际上设备能源的效益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我们把它利用好就是一个很好的节能建筑,谢谢。

  【主持人】刚才周院长说了很多关于节能技术方面的应用,说到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我们不得不问一下朱雪梅院长,您在建筑方面有什么样的经验?

  【朱雪梅】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上午好,非常感谢组委会邀请我们参加这个论坛,也想在次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绿色建筑低碳节能方向的心得体会。

  作为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这个工作层来讲,一直想为被动式的节能做一些事情,因为经常听人讲节能是花钱的事情,今天看到前面几位专家和邝成子报告中的案例,也觉得非常的受到鼓舞,各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反思也是非常的受鼓舞。

  我自己这几年也在反思,节能真的是要动用很多的财力物力吗?我觉得真的要反思一下,我这几年也是在探索文化保护和节能的关系,也参加了一些传统街区保护性的工作还有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刚才也已经谈到城市发展村落衰落了,这也是一个矛盾,其实我们去到传统的村落里面看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它都在慢慢的消失。而且我们新村的建设也不完全是一种低碳节能的,而且对我们来讲文化的保护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们曾经做了很多的古村落调研,在调研的时候就发现老祖宗在节能方面,就是对被动式的节能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和优势,你去到那些项目或者是房间里自然感觉很舒服,它是怎么样解决的呢?就是沿着风向、朝向然后规划布局。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研究它,就把它破坏了,或者是置之不理,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而且能够很好的利用它,从它里面吸收很多东西本身就是文化的传承。特别是之前开展的三旧改造,我们在三旧改造的时候要积极的进行梳理,旧房子拆掉了也是很可惜的,所以被动式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研究,然后在实践中拓展。

  另外这些村落本身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三旧改造里面有很多很好的东西拆掉了,这也是很大的浪费,造成了城市增加了很多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和建筑材料再利用也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老祖宗在建设的时候是就地取材,我觉得很多东西是有点不太必要的,其实是能够很简约的。希望交通能源各个方面,其实也是刚才专家讲的,整个大系统,一个很大的系统面,我觉得也是我们从能源的制造和能源的利用来进行一个保持。

  另外就是前段时间广州市也跟我们学校提到想建这样一个绿色建筑,现在的绿色建筑系统很多,怎么样集成利用,我们能在这里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想我们通过被动式,从规划设计的角度考虑,对于将来节能设计和设备的有效利用的选择上面会让他们的工作没有这么艰难,能够真正的从一个零排放、低排放、真正资源最大化利用方面做好,因为很多具体细节,时间关系不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觉得节能、生态、绿色、发展这个是人类永远的话题,也是我们应该鼓励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朱院长,她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努力的方向,非常值得我们的思考,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最后的环节向各位老师提问。绿色节能小到一家一户,大到城市发展,需要各个方面努力,接下来有请广州市城市勘测规划院的总工潘忠诚老师讲讲,您的角度可能跟我们大家不一样。

  【 潘忠诚】谢谢,今天过来讲座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前面听了专家发言,特别是东莞的邝总工幼儿园建设的例子,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因为我是广州市规划勘测院的总工程师,但是实际上我是搞建筑设计的,主要是以建筑设计为主,但是又是在规划设计院当总工,所以我也不好说我是规划方面的专家,只能是在规划院的建筑专家角度上来谈谈对于城市的感受。

  我是这么想的,每一个城市的选址都必定是靠水的,没有水源是不可能有一个城市的,但是大部分城市在水里面都有山,始终都是有水有山的城市是比较多的。但是真正有山有水的城市也不一定就是一个生态的城市,我个人是这样看的。我有的时候在想,如果城市能赶上美国,我1994、1995年到了美国去了以后,我们国家要赶上美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土地被老祖宗折腾了几千年,美国才几百年,所以我们的生态都被我们这么多人糟蹋得比较多了,而美国的城市相对来说人口比较少,我觉得作为一个国家是这样,从一个城市来说也是这样。中国面临着大量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广州市也提倡甚至广州市也成立了低碳研究中心,好像也在做生态城市这方面的规划设计,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确的看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认为要想改变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恐怕从目前来说是难以达到的。因为城市化不断在发展,在发展过程当中它只是不恶化或者是缓一点恶化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我认为大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因为城市越大,它越早形成,对于交通、节能都是一个破坏,所以我在想广州市的城市已经是2200多年,我认为前2000年都是在老城区,基本上都是在中山路附近发展,就是一个很小的城市,那个城市应该是生态城市,完全符合生态城市。到2000年之后的100年,也就是民国时期,从那个时候才向西发展有西关,向南发展有海珠区,这样城市还仍然是一个生态城市。但是特别是近三十年的发展,我认为城市化就算不上是生态,完全是一个摊大饼的形式,但是我们要回顾广州市的发展,我们也不得不庆幸在2000年的时候,广州市做了一个概念性的规划,把原来只有550平方公里,就是老城区里面,把番禺原来的市变成区,把花都也变成区了,那时候的规划原来是八个字,北优,西联主要是和佛山连接起来,东进主要是往萝岗和黄埔开发区发展,南拓是往南沙发展,那个时候修建了很多的地铁,把整个城市格局向外延伸了,我认为这一次的规划把原来摊大饼的城市规划的格局一下子拉开了距离,把格局拉大了。所以原来的广市区就是550平方公里,绿地率很低,但是一旦变成区域之后,格局变化了,视野也宽了,人均的绿地率也高了,但是人均绿地率高了,老城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变化了?实际上没有变化。但是这种格局真正的有一点像生态城市,对于老城区来讲是一个生态城市,但是这么大的格局以后有一点生态性质,现在广州市城市规划的变化也是注重万亩果园的保护,尽量保存生态廊道,所以我想从广州市城市发展是注定的,老城区这一块区域的城市不管怎么样注重生态,我认为不恶化已经OK了,因为城市的密度越来越大,这个是从广州市城市来讲,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希望不断的改善是很难的,但是要保持它的生态廊道,保持城市的吞吐性,保持夏季通风这个是城市规划里面最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功能布局,就是布局过程当中怎么样尽可能使得它不要造成城市办公区或者是居住区、工厂产生新的交通更大的拥挤,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也是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最主要的。

  第三个就是交通,有大的规划,再加上小的修建性详规和控制性规划,这又受城市的影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说天河很挤,实际上天河原来的规划里面的容积率只有现在的一半,建设量只有现在的一半,只有一半的格局来进行、设置道路。但是随着城市建设,不断的提高容积率,容积率的提高不是哪一个规划者决定的,是城市经营者市领导的经营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需要提高它的容积率。包括珠江新城这一块也是,因为当时一算以后,这么一点点的建筑面积怎么能卖掉钱,卖掉钱怎么提高城市的发展,都是这样造成的,所以对于这一块来讲,我想城市形成生态,可能是全员都要有一个生态意识。

  刚才我们在下面听到邝院长介绍生态幼儿园建设,我们在想,我们往往强调生产,跟GDP的生产会矛盾,因为不怎么花钱,那GDP怎么上去呢?这里面也有矛盾。但是我认为尽管强调生态、强调绿色,跟经济发展,跟我们强调现代化的舒适度有一点矛盾,但是有一点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我们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节能、生态、环保、绿色对人类现在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大家都有这个意识的时候,就使得无论是城市发展也好,或者是各个单体建设也好,还有开发商开发也好,都形成这个意识,都能朝着这个目标发展,这是城市每一个人做的事情。

  我是建筑专家我不谈建筑,我从规划的角度谈这些,谢谢大家。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