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在中国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专家的回答,是否还有观众有问题要问各位领导。
如果没有人提问我们上午的环节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发言,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我们将在下午继续聆听大师的声音,下午将有三位专家为我们带来精辟的演讲,其中就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肖毅强先生,以及在座的杨院士和Ludwig Rongen教授,希望他们带给我们精彩的演讲。
主题演讲: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思考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肖毅强
【肖毅强】谢谢省节能协会的邀请,因为我们是主场单位,原来应该是孟老师做这场演讲的,由于孟老师有事脱不了身,所以就由我来替补。因为我自己本身是建筑师,最近也参加了一些省市一系列的活动,在省里学习的阶段里面,邀请了学校四个老师专门针对岭南建筑的主题做了一个选修课,我是做了最后一天的讲座。另外广州市相关的市建委也在做培训,因为广州市政府市委书记和市长要求建筑师要好好学习什么是岭南建筑什么是绿色建筑。我觉得在这样的背景下省节能协会做这个论坛相当有意义。
另外我们怎么样思考这个东西,这么多年我本身也在做这个,所以也希望今天简短的讲课能够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做一个引子,之前在2010年世博会里面有一个广东馆,当时我是总设计师,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有专业水平的设计,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这只是一个秘书性的工作,就是领导要发言我们就写一个稿子。当时就是提出一个口号,就是金色骑楼、绿色生活,这个对今天的活动是有意义的。实际上这个是符号的东西,也就是说真正的绿色真正的生态要落实到非常多的对技术、对研究的思考上。
我个人的起点还是来自于传统,我们从历史中发现在历史中有价值的东西,在广东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发展里头形成的卓有成效的建筑节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重新研究。另外在新的建筑探索当中重新把它进行定位和完善,这个是个人近年来的心得。
我也希望通过一些讨论和展示个别已经完全的项目和一些成熟或者不成熟的经验跟大家交流。这个是广东的传统民居,可以看到这样民居结构里面空间是一个系统,比如说天井,实际上是一个空间系统,这个空间系统实际上在每天不同的时段空气的系统作用不一样,这里有水面、有山,在有自然主导风向的时候,风道会通过冷巷进入到建筑里面,门是不会直接对着冲风的,这个就有一个热压的带动。
到了晚上山上的风又从非常少的山地,冷风从山地进来进入空间,所以晚上的房子会非常快的降温。但是房子不能老是做平地展开的建筑,它需要发展,在城市里面由于密度,由于城市用地的价值,所以广州的竹筒屋就非常的狭长,实际上新加坡、东南亚都有竹筒屋,就是有通道和天井,这个天井是非常重要的,进风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广东岭南的符号,这个符号画的东西我们是要警惕的,它是一个非常有识别性的东西,但是我们要重新理解它的技术价值。
我们也找了研究生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说广州的西关大屋博物馆的测试,我们测了风、照度、热量,也通过一些软件模拟,模拟了三个参数比较,找这之间的规律。我们假定这个房子是8米天井的深度,我们在这个地方做一些比较,会发现这个房子是3×3米左右,我们先选一个简单的几何体的天井,在这个范围里面天井就已经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广州的传统建筑也有高层,但是高层不是用来住人的,实际上是拿来给下面当铺放金银珠宝和衣服首饰,所以对温度、通风也是有要求的,我还没有研究这个,但是我觉得这个并不是住人的,这个东西并不直接体现对人生活适应的舒适性。
骑楼是作为广东馆符号的表象,实际上骑楼有非常有趣的内容在里面,骑楼形成了非常强烈的阴影,其实广东的骑楼都是通街巷,而且我们广东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通街巷。实际上这些民间的智慧已经体现在气侯的适应性。
非常重要的是西方人带来的长廊式的建筑,这种长廊式的建筑是适应骑楼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个不是广州的特点,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地方都有,这个澳洲建筑师做得特别好。
这个是英国人的俱乐部,这个就是在长廊里面照的,这个是建筑师和英国理事在这里喝茶,你会发现这个空间里面很多的信息告诉你怎么适应气侯,这里面的窗都是可以打开的,也可以关闭,关闭的时候上面只有百页,这个宽度不是一般的,我们要回想一下经济、适用、美观非常困难的时期过来之后,我们已经不大会体会舒适的生活,有一些舒适是来自于尺度的,并不是完全来自于感觉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去红楼,它就非常的舒适。你会看到这里面能够作为客厅,能够作为交流和公共交往的重要的空间。
这个是广州市大元帅府,这个是四面环廊,这个是不需要的,这个是明显的气侯适应性的建筑。
这个房子我们也把它做了一个一些研究,也是三个指标,一个是日射,一个是照度,就是对朗里面的照度做了比较,然后就是我们对相应的、相关的一些模拟,不同季节上的模拟,因为我们要判断的不光是特定的时间段,我们是全年是否可以达到宽度,实际上这个廊是非常宽的,是2.7-3.3左右,但是学生做的研究不一定非常的严谨,它达到了深度以后还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个就是建筑师的照片,这个是澳洲的建筑师,后来是墨尔本建筑学院的创始人,广州早年的建筑史非常有趣,有许多东西还值得深入研究。
但是到了解放以后咱们的经济情况不一样,可以看到沙面这样的房子都被改造掉,很宽的阳台和外廊都没有了。实际上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很长时间都忘记了气侯适应性基本的策略。夏先生一直做这个研究,而且一直把夏先生排在很高的高度,夏先生1928年在德国读本科,1932年拿了博士,是艺术史的博士,在苏州一个美术院校,当时还请夏先生当老师,很不幸博士去世非常早,夏先生对广州和华南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包括夏先生和陈伯希(音)先生对广州的建筑提出了几个观点,遮阳、通风、隔热,我们也请了Ludwig Rongen教授来跟我们做建筑气候设计方面的交流,他来之前没有来过广州,也做了一些准备。来了之后跟当时教授定下来的原则不谋而合,我觉得这说明其实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