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全国最严"限高令"让南京城市高楼有个合理分布
1983年,金陵饭店“旱地拔葱”,一跃成为南京第一高楼,也拨动了这座城市向天空生长的“神经”。1985年以后,南京以每年85幢高层建筑的速度崛起。
然而专家说,一个城市有它的地平线,更应该有它的城市天际线,城市高楼需要一个合理的分布,优美的高楼空间轮廓,良好的空间形态,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城市形象。据此,这次规划南京出台了全国最严的“限高令”。
详规内容>>>
[白下区] 明城墙—护城河沿线,午朝门—光华门景观视廊地区新建建筑需控制在18米以下; 城南历史城区、明故宫历史城区中的新建建筑控制在35米以下;其中公共建筑高度可放宽至40米以下。
[秦淮区] 规划范围内的历史街区、风貌区以及秦淮河沿线、明城墙周边的新建建筑高度,一律控制在(檐口)7米以下;集庆路—长乐路以南的其他区域,以及集庆路—长乐路以北的秦淮河、明城墙周边部分区域的新建建筑高度,一律控制在12米以下;以上分区之外区域均为18米控高。
[鼓楼下关片区] 明城墙—护城河沿线(明城墙墙基两侧)30-50米控制范围内地段新建建筑,高度一律控制在12米以下。明城墙—护城河沿线(明城墙墙基两侧)50-100米控制范围内地段,以及狮子山—石头城景观视廊的新建建筑,高度一律控制在18米以下。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的新建建筑高度,控制在35米以下,其中公共建筑的高度控制在40米以下。
[玄武区] 明城墙沿线(明城墙墙基两侧)30-50米控制范围内地段新建建筑高度,一律控制在12米以下。明城墙沿线(明城墙墙基两侧)50-100米控制范围内地段、中央路沿线,以及高楼门和北安门附近部分地块新建建筑控制在18米以下。
【专家点评】
时过境迁,“限高”的呼声正逐渐盖过“创高”的锣鼓。曾经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如今却引来破坏古城历史文化底蕴的担忧。南京一天天长高,六朝古都的神韵却一天天衰退。一个有内涵的城市,在乎它的气质,从建筑上来说,是文化的外延,更是古建筑的保护。从某个角度来说,南京主城区的越来越高,建筑越来越新,意味着这个城市正趋于平庸。随意“长高”的楼盘造成容积率过高、阻挡日照等负面效应,已经惹出“阳光权”官司好几起。
郑晓华说,此次详规,特别强调了高度控制,如秦淮区的历史街区、风貌区以及秦淮河沿线、明城墙周边的新建建筑高度,提出“檐口”高度一律控制在7米。这也是全国最严格的建筑高度控制“禁令”。这甚至将写入未来相应地块的出让条件中。
根据详规,今后南京除秦淮区外,所有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地段保护范围内以及各级历史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资源点周边地段范围内的新建建筑高度,均需要依据相应的保护规划具体确定。
而新街口中心区、湖南路—鼓楼地区等重要的城市中心区,及重要的地区中心,如盐仓桥中心、虹桥中心、中航工业科技城(原金城厂)等地区,都明确新建建筑高度原则上控制在50米以下,若有突破,需经城市设计、景观分析、交通影响分析,并由专家论证确定。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