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的城市化不能以终结乡村文明为代价
2012-09-27 09:20:00 作者:张孝德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浏览次数:
在今天,当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不仅具备了从时代和历史高度认识中国乡村文明价值条件,而且我们也具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振兴中国乡村文明的物质条件。从时代高度看,今天对中国农村和农民最大的反哺,不是简单的逼他们进城,而是要在文明形态上,让中国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力。我们要让工业化成为振兴中国乡村文明的物质基础、成为让中国文明走向世界和未来时代阶梯,而不是相反,让来越来越强大的城市文明成为吞噬中国乡村文明的猛虎。
(二)重新认识中国乡村发展新能源优势,把发展乡村新能源上升到振兴中国乡村文明的高度来对待
新能源革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中国乡村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冲击下的边缘化地位。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水能等能源,与传统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相比是一种分散性、相对均衡分布的能源,有人的地方就有可利用的新能源。而且越是人口分布分散的地方,人均可利用的新能源量越大。新能源这种特性,使农村获得了城市不具备的优势。而且农村使用新能源的优势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活生生的现实。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消费的国家。而太阳能热水器90%以上的市场在中国农村。除此之外,另一项新能源在中国农村的发展也走在世界前列。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中国农村沼气,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全国沼气用户已有4000万户左右,占全国适宜农户的33%。沼气能源在我国农村分布广泛,潜力很大,凡是有生物的地方都有可能获得制取沼气的原料。因而沼气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建1口10立方米沼气池,年产沼气600立方米,能满足5口之家一年四季的燃柴和照明。农村沼气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还为发展猪沼、果或猪、沼、稻等循经济提供了条件。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新能源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村的命运。农村将会成为引领低碳经济与绿色消费的新生力量。
(三)大力推进中国乡村生态产业发展,为中国乡村文明复兴奠定物质基础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新能源革命与生态经济,以及目前的中国经济转型,为边缘化的中国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时代契机。如果说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为乡村承载现代产业经济提供了可能性条件,那么在生态经济推动下回归自然的低碳消费、文化性消费等,为中国乡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动力。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有五类产业将会成为中国振兴乡村文明发展的新兴产业:一是生态有机农业。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对无公害粮食、有机食品需求迅速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业生态产品将成为未来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二是乡村旅游业。我国广袤的农村聚集了全国大约70%的旅游资源。中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在毗邻城市的许多乡村的旅游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三是乡村手工业。出于低碳与文化品位需求,具有文化、低碳和人性味含量的手工业品,正在受到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在需求的推动下,借助现代市场经济、乡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中国的乡村手工业正在悄悄地复兴。目前乡村手工业已经成为许多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四是乡村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多样化农业发展的国家。依托各地特色的农副产品形成的生产、加工产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五是乡村新能源产业。我国60%左右的农村人口仍然靠传统的秸杆和薪柴等解决能源问题。在中国农村发展沼气、太阳能、风力发电、微小水电、生物能源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重新认识中国乡村生活方式的价值,从天人合一、低碳化、低成本的乡村幸福生活模式,具有城市生活不可替代的价值
基于天人合一、低碳化、低成本的乡村生活方式为医治工业文明病和大城市病提供了另一种有价值的幸福生活模式。
首先,乡村特有的自给自足的低能耗、低成本消费方式,按照传统工业化理念来衡量,是一种落后的方式,但按照生态文明观来衡量,恰恰是一种值得倡导文明消费方式。鉴于目前食品生产过度工业化、化学化导致的食品安全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向新自给生活方式的回归潮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出现“社区支持农业”的农产品新自给模式。在全美从事新农夫的农场约1.25万个,新农夫运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已经出现。其次,贴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生活,使农民拥有了城市很难获得的有利身心健康、怡情养心的生态环境财富。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与自然生命和谐相处的乡村生活,越来越成为一种难得的稀缺财富。特别是在农民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在“大城市病”凸显的当今中国,农民享有的这种免费的生态环境则更加珍贵。第三,乡村特有熟人文化环境和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乡土文化,不仅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活化石,而且也是医治工业文明病的最好解药。
我们如此评价乡村的幸福生活模式的价值,绝不等于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否认现代城市化生活的价值。按照生态文明观,我们既不是让中国的古老乡村文明就地定格封存,也不是让城市文明独霸天下。而是探索一种满足人类需求多元化的多元文明并存的新模式。
(五)把新农村建设上升为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对待
从解决“三农问题”上升到新农村建设,这是中央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跨越。但是,为了纠正目前对新农村建设认识的偏差,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诸多误区,需要把新农村建设上升为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对待。
2005年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在本意上并没有鼓励在盲目大拆大建、贪大求洋中把新农村建设变成简单的农村城市化。但新农村建设在许多地方确实变成了一个简单的以新替旧的农村城市化。造成这样一个情况,除了认识误区之外,“新农村”这个过于简单的提法,也容易诱导新农村建设陷入以旧替新的误区。
要遏制新村建设的走偏,需要把新农村建设提法上升为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对待。中国乡村文明建设这个提法将会给新农村赋予以下三个方面的新内涵:首先是对中国乡村文明历史价值肯定。二是全面系统推进乡村建设。文明本身的内涵就是一个历史、文化、经济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三是乡村文明建设,锁定了中国城市化的方向,不是城市文明替代乡村文明,而是两元文明共存的城市化。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