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城市细管理 提升永无止境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立足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全局性重大工作。
大城市 细管理者
在践行“五大兴市战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构建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背景里,营造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宜居环境,叠加民众的幸福感,成为成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入、连续推进的总体基调。
顶层模式
设计联动治理 整合高效运转系统
作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示范,成都一直被寄予厚望。要在优化环境上探索先行、率先示范,形成“十指握拳”的合力,综合施治。
成都在其全域的“治理试验”中,以架构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深度与广度同步推进的体制、机制为开端,一开始就从“顶层模式”着手,设计出联动治理、整合高效的运转系统。
在已有的管理格局下,单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市建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交委等部门被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时成立包括城市环境治理推进组、农村环境治理推进组、大气环境治理推进组、水环境治理推进组、园林绿化环境治理推进组等在内的6个专项推进组。启动9大工程,深入治理“七乱”。
不仅如此,成都还同时开通5部热线电话,设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库”,启用首创的“成都数字化城管电子监察”子系统,利用电子监察子系统跟踪每一件“问题”的整改进度,借力现代管理力量,强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贵在坚持。为实现长效管理,成都还首创《周公示》制度。每天,市治理办的工作人员特别针对中心城区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景观容貌、扬尘治理等5项内容进行检查,每周在媒体上进行公示。
2012年1月。春节。变幻中的天府广场、人民南路、滨江路令外出读书多年,回到成都家乡的唐英忍不住地连连感叹,太美太美。跳跃的光点、璀璨的光彩,绵延17公里的“中国红”,连同路边整齐而不失特色的新店招,以及古色古香的建筑立面和愈加充满生机的高树小苗,这一切,都令唐英们惊讶不已。
家乡,成都,正以夺目的美丽,走入每个人的视野……
全域延伸
高标准综合施治 锁定关键词
而在成都,变化中的每个小小细节,却仅仅只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张美景中的一个“点”。
大城市,细管理。高标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为成都治理多年坚守的关键词。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综合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以“精细”为名,在全域延伸。
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成都编制、修订完善市容环卫、污水和垃圾处理、城乡风貌塑造、城市园林绿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场环境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交通管理等一系列专项、专业规划,因地制宜地制订特色街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下发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和林盘保护整治建设技术导则,力图在全域形成上下衔接、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在大气和水上“做文章”。成都大力开展扬尘污染整治,规范“三大工地”施工,组织对全市开挖工地实行责任人24小时监管;强化运渣车规范管理,实行全密闭运输并安装GPS;启动实施外环路以内禁煤和高污染车限行工作。去年末。成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2天,空气质量自2001年来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取得历史性新突破。一条以前端源头控制、中端严管运输、末端倒场管理为三个关键节点的“成都治尘模式”为成都多年来的治尘努力,确立方略。
为实现“水清、无味”的目标,成都开展中心城区河道排污治理,清除沿河垃圾、清运河道淤泥、整治破损河堤、建立市管河道专人巡查监管的机制,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和自洁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提升城乡风貌,提升品位,成都高标准实施人民南路、滨江路、蜀都大道、人民中(北)路、解放北路综合整治工程,改造路面,整治建筑外立面,完成建筑夜景照明工程,整治沿线店招店面。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全域提升环卫质量,让城市更清爽更有序,2012年5月,成都在全国首次尝试24小时无缝隙环卫保洁,一举破解“盲区时段”保洁难题的同时,同步配套垃圾“不落地”运转以及白色垃圾“片刻消失”工作制。组建白色垃圾捡拾队伍,力争15分钟内消除白色垃圾。不仅如此,为发挥民众的积极性,2012年,我市还首次就“门前三包”制履约率开展测评,每月评选出履约率较好的商家,鼓励其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绿地、鲜花、蓝天;优雅、美丽、大气。
变化,清晰可触。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同时,一座城市的竞争力逐步叠加。
而环境治理,在一座城市的心里,永无止境。
【走基层看变化在现场】
院落内外 环境皆变
2012年7月。
盛夏的锦江,傍晚的余晖静静洒落。这暖暖的光芒更似一片碎碎的金子,顺着小小的波浪,温柔地环绕于城市深处,从西到东,从北向南。
一个城市,傍晚别有的风情,就这样以画的形式,走入大家的心里。
晚霞、光芒、水;大树、草坪、栈道。同入眼帘。 市民廖秀茹笑着说,幸好没有搬家,否则怎可能每天傍晚“来此一游”?
话语中的家,在牛市口。小院里,住着100多户人家,毫不起眼。记忆深处,小院没物管、没保洁员,院子里常常一夜之间就多出很多乱七八糟的“牛皮癣”。可令廖秀茹和邻居们感到欣慰的是,即便是这样一个巴掌大的院落,也有了与室外的“风景”一样,变化的“机遇”。院内新铺设了水泥路面,画出了停车线,在公共区域还特别设置了传达信息的张贴栏。院外的风景与院内的风景,就这样,步入同步更替的轨道。
然而,站在时间的节点,回溯。
在践行“五大兴市战略”、打造西部核心经济增长极,构建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大幕下,城市与乡村同步提升,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同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积极、努力、坚持、温暖、亲切、灵动。6个词语,锁定治理之变,并以更广阔的布局为开端,步入新一轮治理“提升季”。
数据
69万人次
目前我市重点加强对僻街小巷、车站周边、城郊结合部、出入城通道、河道沟渠、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的治理力度。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群众性清洁大扫除活动69万余人次,清理垃圾86万余吨;清理、规范流动商贩占道经营51万余处,规范车辆停放72万余辆;规范乱象工地8558处,整治施工工地扬尘6597余处;清掏河道沟渠287万余米;拆除违法建设31万余平方米。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城市绿化为什么不用韭菜?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的改善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城市的绿化建设,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各个城市的发展节奏非常快,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结构。城市的街道上【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
城市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我省厦门市名列其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