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湖畔崛起绿色新城

2012-10-17 08:41:13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珠江口的城市群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流水线的工业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人们在这里书写着自己的奋斗史。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一直是广东乃至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先行者。

  城市带来现代化的便利生活,但广州海珠区东风村的村民老黄还有别的心愿:每天能听到破晓时婉转的鸟鸣和中午池塘里呱呱的蛙叫;晚上能躺在阳台上,一把蒲扇一张藤席,闻着混合着泥土味的花香数星星。

  老黄的心愿能实现吗?

  广州海珠湖是“盛世造湖”,给城市一颗“绿心”;佛山的千灯湖还承载了更重要的历史使命:造湖兴业、兴业造城;在东莞还有“世界工厂生态引擎”美誉的松山湖。

  海珠湖畔、千灯湖边,松山湖旁,湖水倒映出城市绿色生态的倩影,老黄的心愿正在珠三角一步步成为现实。

  海珠湖盛世造湖城市绿心

  2011年9月,广州海珠湖建成开放后,老黄就经常来这里散步,湖面的某一块区域,过去曾是他家的果林。随着广州城市版图的扩展,农村跃升为市中心。老黄感慨道,他们那一辈农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家的果园也会变成美丽“中轴线”的一部分。

  老黄说:“海珠湖征的地大多数是我们东风村的,以前这里种的都是果树,有杨桃、黄皮、龙眼、荔枝……看到这里的变化,真有点‘沧海桑田’的感觉。”

  摊开广州地图,海珠湖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的南段,其湖心岛恰好与广州塔、体育中心呈一直线。如果说中轴线北段展现的是现代化城市景观,中轴线南段则是由湖区、果园组成的“生态绿轴”。镶嵌在中轴线上的海珠湖,是名副其实的广州“绿心”。

  作为广州第二大人工湖,海珠湖是海珠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调水补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团锦簇,草木扶疏。海珠湖湖心区面积1422.6亩,俯瞰海珠湖,由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等6条河涌相连组成“玉环”状的外湖,环抱着圆形的内湖,十分优美。因此,海珠湖也被人形象地比喻为“金镶玉”。不少鱼儿也随着珠江潮水来到湖区。

  让老黄和村民们高兴的是,环境好了,出租房价格也翻番了。“你这么喜欢海珠湖,以后在周边买个能望到海珠湖的房子给你住,天天看。”老黄的儿子说。老黄却不这么想,他还是喜欢住在村里,每天走过一条马路,就能到海珠湖散步。

  千灯湖

  造湖兴业业兴造城

  今年“十一”黄金周第二天,家住广州番禺的刘先生与妻儿一起来到南海千灯湖畔,开始三天国庆休闲之旅。从酒店往窗外望去,千灯湖美景尽收眼底:清晨,旭日初升,湖畔郁郁葱葱,“氧吧”之气,沁人心脾;白天,沿着绿道骑车环湖而游,依湖而憩,或一杯咖啡,或一湖清茶,均惬意非常;傍晚时分,又可借着璀璨灯火泛舟千灯湖,亦可伴着月色,静静听人弹唱一曲。

  10年前,谁都想不到千灯湖能有今天这般美景,彼时此处是满眼破旧的厂房,少耕的农田,既不见纵横水网,亦无城中之湖,人们甚至不愿多涉足一步;10年后,凭空造出的千灯湖,如今已成为南海乃至佛山的城市地标,南海区一位参与千灯湖建设的官员直言:“千灯湖的生态和环境再造,为南海的城市和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千灯湖的出现,使南海中心城区多出了一个条件极佳的城市景观区域,也因此吸引了广东金融高新区的落户。如今的千灯湖,已凭借生态环境优势,逐渐成为南海乃至佛山高端产业最集中、人气最高的区域。

  今日的千灯湖“活水相连”,庭廊水榭,游船灯饰,相映成趣;两岸杨柳依依,绿道延绵,市民骑着橙色的公共自行车穿梭其中,一派生气盎然。就在这样的“城市公园”中,多栋高层金融载体依次坐落,大型购物中心近在咫尺,高端住宅小区比邻而列,金融产业俨然规模初现,商业聚集也已逐步成型;更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的更新换代,整个千灯湖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走在了前列,整个区域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松山湖

  湖畔新城生态引擎

  2001年至今的12年间,在“世界工厂”东莞的腹地,一座生态新城崛起在松山湖畔。

  住在松山湖附近的大朗镇居民阿芳说,12年前松山湖除了荔枝林外,难见半点现代产业和城市的影子。“现在,松山湖时看时新!”

  2001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年后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2平方公里的松山湖园区十分之一是水面,绿化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60%,生态环境已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城市。漫步在园区,湖面烟波浩渺,湖鸟轻鸣,雨霁虹出时分,云蒸霞蔚。149公里长的生态绿道曲径通幽,路旁是绿意嫣然的荔枝林和多品种果园,树影婆娑,峰峦绿树倒影湖底,波光烟雨青翠流荡。以“烟雨”命名,突出其清晨及雨霁虹出时分的美丽景色,寓意松山湖的美好未来,“松湖烟雨”也成为是东莞新八景之一。

  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松山湖成为这座世界工厂的“生态引擎”。

  几年前旗下有两家公司进入全球500强行列的某跨国企业拟进入松山湖园区,没想到被拒绝,因为企业计划落户项目科技含量不高,能耗大且占地多。“钱多钱少不是那么重要,但生活环境一定要舒适。”园区科技企业的员工道出了松山湖的魅力所在。现在,这里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承接大中型高科技企业的科技载体;引进了13个公共科技创新平台、19家股权投资机构、12个省创新科研团队和13个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行走观察

  由褐色工业走向绿色文明

  提到珠三角,人们传统印象中和发达、富裕、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可能还有酸雨、污染、“水泥森林”等等。

  诚然,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让珠三角透支了自己的健康、资源和环境。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过去的十年,珠三角一直在变,每一次变化都倒映在城市的水面上。

  漫步海珠湖边,可以感受到还市民以青山绿水的城市建设理念的巨大变化,市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有目共睹;信步千灯湖旁,可以听到高端产业聚集的脚步声,这种产业集聚,又进一步催生了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形成环境、产业、城市融合的“金三角”;驻足松山湖畔,可以触碰到一座城市尊重生态的悸动,它带来的不仅是产业和城市面貌的蝶变,更是发展模式的升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21世纪是人类由褐色工业走向绿色文明的新世纪。”

  工业化中大步走来的珠三角,如何在广东生态文明的建设征程中担当起先行军和主战场的角色?

  在佛山,曾经的珠三角污染重镇南庄镇,正向“国家级生态乡镇”迈进,几年前浓烟滚滚的陶瓷产区,如今变成了风景宜人的生态休闲区、品牌云集的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生机勃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在东莞一片湿地上诞生了培育绿色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评价说:“东莞生态产业园区是珠三角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标志性、引领性园区”。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可见,遵循生态规律,构建生态文明,是珠三角为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30年前拔树造城,30年后盛世造湖,海珠湖、千灯湖、松山湖就像城市生态文明的镜子,从中倒映出珠三角追求发展质量的科学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理念、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协调理念、发展成果全面共享的人本理念。这些必将最终映射出广东科学发展的灿烂明天。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珠三角“1小时城市圈”加速产业联动

从地铁轨道到城际轨道,再到地铁与城际轨道连通,正在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广州,不仅是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的中心,也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的核心。【详细】

伦敦的绿色革命

  伦敦的景观设计师很少考虑大规模项目,都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