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建设有特色要节能
聚焦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汪光焘在大会上作《以法律引领和推动生态城镇建设》的报告。记者李海曦摄
昨日召开的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上,四位重量级“嘉宾”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和王如松分别在大会上作报告,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
建设生态城镇要注重民生
在昨日的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作了《以法律引领和推进生态城(镇)建设》的报告。他从“建设生态城镇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遵守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制度引领生态城镇的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了生态城镇的规划和方向。
汪光焘认为,我们离真正的工业化国家的差距还较远,离真正就业居住、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未成年子女融入城镇的生活还有差距。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推进城镇化必须节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不仅要重视解决城镇发展的环境污染,更要重视保护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因此,要建立生态城镇新的发展理念,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应有之义。
“改变城镇化依靠大城市发展的倾向,我们应当积极探索镇发展和建设的规律。”汪光焘说,近年来,我国镇人口比重不升反降,塔式的行政体制制约了镇的发展,人口进一步向大中城市集中。设施服务水平低,功能不完善,尚无法成为农民工回流和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对此,需加深对农民、社会模式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编制好城乡统筹规划,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
生态城镇的建设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更要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结合现实背景探讨符合当今中国的经验。重点是建设生态城镇要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选择适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建筑布局,同时,通过绿化等手段着力营造人工生态环境;政府作为生态城镇建设的主导者,要更加珍惜公众参与,丰富公众参与的方式;生态城镇的建设要重视生态城规划,更要重视制定法律法规来保障。
对于“遵守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制度引领生态城镇的发展”,汪光焘认为,生态城镇的建设是城镇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包括城市发展、镇的发展,也是指导新农村建设的思想理念。要研究地理环境、气象特点,通过调整空间结构,促进优化资源的利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促进集约紧凑发展。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时,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记者王曼君报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呈贡新城是低碳建设典范
在昨日召开的规划年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围绕“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这一主题发言,指出必须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生活城市。并以呈贡新城建设为例,在新区建设应构建紧凑型、集约式的空间布局及绿色交通体系。
“所有的灾难都与城市发展有关系。”仇保兴首先给出一组数字:城市消耗了85%的能源和资源,排放了相同比例的废物和废气,流经城市的河道80%以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城市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生态城市。
仇保兴指出,在我国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中面临五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对低碳生态技术的本地化、可普及性和规模效应重视不够;个别示范区绿色建筑标准低于国家标准;低碳生态城市考核数据监测、规划实施、过程监管工作滞后;与老城区距离较远,试点城市建设进展缓慢;交通网络结构类似于开发区。
他专门介绍了国家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优惠政策。如鼓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住建部和财政部联合推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对太阳能光电在建筑中的应用每瓦补助10-15元;推行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住建部和财政部近期发文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每个示范城市将给予5000-8000万元的资金补助;推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与监测,给予改造补贴;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凡是达到国家标准2星级的绿色建筑,每平方米补贴45元钱。三星级每平方米补贴80块钱,还有地方补贴和容积率的返还奖励;对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区,如果推广面积超过200万至300万平方米,一次性补贴5000万元;对于达到国家标准的绿色小城镇将给予1000-2000万元的补助。
实施以上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将加强低碳生态城市试点、示范和国际合作,一方面建设大量卫星城和新区,另一方面推进旧城改造更新,需要新建的生态城和已有城镇向低碳生态城镇转型。此外,制定生态城市发展战略要特别把握阶段性和长远性,扎实地推进既有城市生态改造,建立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避免“虚假化”。必须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包括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绿色交通、低碳文化、生态保护与建设、产业升级转型、资源能源节约循环、绿色建筑等。
仇保兴倡导构建紧凑型、集约式的空间布局及绿色交通体系,并以呈贡新区规划调整前后的变化为例,列图表明呈贡新城通过调整开发模式,建立绿色交通体系,规划后的新城路网加密、交通优化、土地集约利用,成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记者叶蔓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
发挥自然优势实现建筑节能
“昆明在城市化建设道路上,应将独有的‘天然空调’这一自然优势与城市建筑相融。建有昆明特色的房子,其实就是最有效的节能。”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就《我国建筑能耗现状节能目标和途径》作了专题报告,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昆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实现城市节能给出了建议。
报告中,江亿院士围绕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对能源消耗的特点和建筑节能问题进行了讲解。报告显示,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其中,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和农村生活用煤约为1.6亿吨标煤/年;建筑用电和其他类型的建筑用能(炊事、照明、家电、生活热水等)折合为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度/年,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27%—29%。
江亿院士分析,中国目前的资源、能源状况表明,节能减排至关重要,建筑节能是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建筑节能是要把实际建筑运行消耗的总能源量降低下来,但这并不表示要把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下来,而是要在满足人的舒适和健康的前提下,实实在在把能源消耗降下来。正确对待环境、对待自然,树立节约资源的生活模式与文化理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江亿院士告诉记者,自己曾经花了9天时间自驾游览了云南,其中昆明是行程中的重要一站。“天然空调”是昆明给江亿院士最生动的印象。对于昆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实现城市节能的问题,江亿认为,昆明特有的自然气候优势,可以避免其他城市在供暖、空调、新风系统等方面的能源消耗。面对昆明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出现,建筑设计当中应该避免不必要的耗能设置,通过科学设计让建筑能充分利用自然气候,并为人所充分享受。“昆明有‘开窗换气’的难得优势,这不比‘新风换气’更节能、更舒适?因此科学地运用自然优势,就能实现昆明特色建筑节能。”江亿如是说。
编辑:heyan
相关阅读
城在林中梦正圆 人在城中心常安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古人的诗句道出了城中见绿的喜悦之情。建设森林城市,既能将生态宜居的环境搬进繁华闹市,更为城市增添无穷魅力【详细】
城市生态水景观存在哪些问题
城市生态水景观存在问题的分析,是针对性构建生态景观水网的基础依据,水体恶化、生态污染和水资源枯竭等现实的问题纵横交错,成为目前城市生态水景观发展的绊脚石。【详细】
成都力争做好城市生态保护和优化工作
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任务是,加快建设“四中心一枢纽”,即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