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历史街区在生活世界中“存活”

2012-10-19 08:44:00    作者:张 松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浏览次数:

  历史文化街区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和反映地方景观特色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依照《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应当严格保护的重点对象。近年来,不少名城名镇的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历史文化街区或被当作危旧房地区拆除改造,或是为了旅游开发,被打造成为新的休闲景区或明清仿古街。在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大检查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存状况堪忧正是名城保护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从历史文化街区的评定标准看,历史文化街区一般需要具备历史遗存的真实性、街区风貌的完整性和居住生活的延续性三方面的条件。在这"三性"标准中,由真实的历史遗存形成的整体历史环境氛围,构成了历史文化街区物质形态的基本特征。街区内的各类历史遗存皆应是真实的历史建造物,而不是后期重建或仿造的建筑物。而分布在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可以是不同时期建设形成的,并不一定要是城市某一最为辉煌时期的典型代表,其构成的整体风貌特征基本协调即可。因此,对街区环境进行适当的整治改善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按某一时代风貌全新复制。

  历史文化街区是由大量普通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构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地区和居住街坊。在历史街区范围内除文物古迹外,还应当分布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其他未列级的文物资源。近年来,一些名城的历史街区,将居民动迁后拆除文物保护单位以外的所有历史建筑,然后将其建造为仿古风貌建筑,从表面上看,此种举措是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但实质上却并不一定能够彻底解决城市贫困等社会问题。

  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但要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还要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条件,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向前发展。说的更直接一些,历史街区保护从一开始就与改善民生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欧洲国家保护历史街区之始也面临老城区环境质量低下的现实问题,一些城市的做法是政府给予房屋所有者维修费用50%的补贴以鼓励对旧建筑的保护利用,还有的城市政府将这些旧建筑的产权买下并进行维修改善后,作为社会住宅出租给低收入者或青年学生使用。国内外成功的历史街区保护实践表明,历史街区保护整治项目可以作为改善老城旧区居住环境的有效途径。好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不但要改善居住环境条件,让居民住得舒适,而且还要防止老城旧区在环境条件改善之后,生活成本急剧提升导致大量居民的被迫外迁。

  2008年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再次强调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为历史文化街区。此外,《保护条例》还规定:城市、县人民政府应确定公布、保护"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即将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以外的历史建筑纳入了依法保护的范畴。

  在此需要进一步强调指出的是,除了依照《文物保护法》切实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依照《保护条例》积极保护传统民居、近现代建筑等历史建筑以外,其范围内还应尽可能地保留保护其他一般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当然一般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必像文物建筑那样"不得改变原状",可以进行建筑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对有损坏的历史建筑要按原样维修,对新建建筑可以适当改造整饰,对街区整体环境、街巷景观进行整改改善,以恢复街区的历史风貌、提升地区的环境品质。所以说,对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里弄等一般历史建筑破损、搭建过多等现实状况,需要通过保护整治来改善破旧建筑的环境条件和景观面貌,而不应当采取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极端改造方式。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走过了30年的艰辛历程,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在历史街区保护工作面前除了需要继续防范"建设性破坏"外,还要防范"保护性破坏"。在大规模的旧城更新之后幸存下来的一些历史街区,由于多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维修、维护,建筑破败、设施老化现象比较普遍,现在一些地方将其作为"危旧房"改造的对象,彻底推倒后建造高楼大厦,这样做也许改善了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但也导致了城市积淀的历史文化的快速消解。

  还有一些地方投入巨资对历史街区进行"绅士化"改造,全部迁出原住民,把房子重修后高价出售使得历史文化街区变成有钱人居住的新社区、或变成高档娱乐休闲场所、或变成专供旅游参观的人造景区,这些做法都不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方向。也许这些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的修缮、维修工程做得还不错,但将原住居民全部搬迁改为高档商业用地,街区特色和城市文化的"根底"被彻底改造。街区内的原住居民没有了、城市生活消失了,保护真实的城市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环境条件就不再存在了。与上述做法相对的是,有的城市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在历史街区展示展演,将居民的生活场所彻底转变为文化"秀"场的利用方式,也会给历史环境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干扰和影响。

  历史文化街区本来就是城市居民的"生活世界",历史街区保护应当通过对真实历史遗存的适当修缮、维护或改建,对历史环境的整体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强化等工程措施,实现保护历史街区场所和保持社区活力的综合目标。在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采取适当的规划策略,让历史街区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生长,而不是简单将其作为盆景式或标本进行所谓的永久保存。城市要发展,社区求变貌,但在历史环境中的一些变化需要通过好的保护规划进行适当的控制引导,街区的变化应当是可调适的,其变化的成果应当是符合居民共同愿望趋向预期目标的。真实的历史环境保护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基础,也是对抗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冲击的策略和措施,因此,即便历史街区保护比起文物古迹保护更加困难,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当开展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探索。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