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之一:样本力量
这是一方呈现力与美的世界。纵情的舞者,名叫郑东新区。
笃定、自信的郑东新区,就这样一路翩然舞来,把内陆地区新区建设的成功样本铺陈在青春勃发的中原腹地,也把一种撼人心魄的卓越力量镌刻在异军突起的广袤中部,成就了一座创新之城、效率之城、活力之城、品质之城。
创新,效率,活力,品质,承载着郑东新区的现在与未来,彰显着新城区建设经典之作的样本风范。
这种样本力量,于追求卓越的郑东新区,于火热开局的郑州都市区,于精心构想的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都具有弥足珍贵的榜样价值。
郑东新区如一名纵情的舞者,正领舞中原。
时尚、活力成郑东新区标志。
(一)创新
样本力量,源于创新,兴于创新。
创新,肇始于决策者高瞻远瞩引领一座城市求新求变。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原野,偶尔显现低矮建筑。那时,一个依托老郑州机场搬迁改造而提出的郑州港澳新城(亦称郑东新区)设想,正在决策层中讨论,郑州,遇到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2000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组织研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把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带动河南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战略被冠名为“中心城市带动”。
当年的12月20日,李克强在向省委六届十一次会议作“十五”建设说明时强调,要以推动郑州市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力开发郑州的新区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框架,加快人口集聚,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在全省的首位度,增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其区域强项及信息、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的作用。
2001年1月的一个下午,这个新区被河南省和郑州市的决策者命名为“郑东新区”。
2001年8月,李克强听取郑州市关于新区规划的汇报时,果断拍板:要抓住这个优化城市布局的机遇,把包括老机场、经济开发区在内的区域整体规划,连片开发,打开郑州发展的空间,用国际化眼光和思维,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建设“郑东新区”,使其成为带动郑州及全省的龙头。同时,他明确要求:“郑州市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
河南人敢想敢干,一个原本3平方公里的“新城”设想,被规划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的“郑东新区”宏伟构想所取代。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镇化进程正式拉开序幕!
东区构想,生逢其时。上世纪末,作为近亿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郑州虽然有着良好的区位和枢纽优势,交通、商贸物流发展条件较好,但也存在着首位度低、产业相对薄弱、中心城区偏小等问题,特别是因陇海、京广线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承接产业和人口集聚、支撑服务、辐射带动全省及中西部地区发展、建设成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极不适应。
数据为证。到2000年,郑州建成区面积只有133.2平方公里,人口259.1万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6亿元。而环顾四周,西部开发的春潮已澎湃而起,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新浪也悄然涌动。
郑州,亟待破壁突围。
新世纪元年,决策者高瞻远瞩,郑东新区应运而生。
创新,让郑东新区用规划触摸“世界之巅”。
2001年,东区刚刚取名,郑州就以非凡气度引来国际顶级规划大师同台竞技。高端规划,为许多年后各方赞许的都市样本描摹出清晰影像。因为史无前例的国际招标、因为顶尖专家的严格评审孕育中的郑东新区,得以站在世界制高点上谋划城市未来,得以与国际大都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发建设新城。
生态城市,共生城市,环形城市,低碳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地域文化城市,这些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设计理念,精巧融合在郑东新区的六大功能区块。全球领先的城市设计概念,又与厚重中原的诸多文化元素浑然天成,相得益彰。
创新,让郑东新区开发建设精品迭出。
无论是投用6年的东区第一建筑国际会展中心,还是正在建设的东区最高建筑会展宾馆,都是创新设计、工艺、技术和运作的典范之作。屡屡摘得“詹天佑奖”、“鲁班奖”,既是业界真诚褒奖,更是社会由衷赞赏。
创新,让郑东新区精于统筹,发展为民。
东区起步于郑州近郊,拆迁安置任务之重不言而喻。异地迁建、集中安置、合村并城、帮扶就业等创新理念的成功实践,让东区规划区内5万多农村居民顺利转型,在大美之城安居乐业。
创新,已成长为魅力东区的鲜明气质。
(二)效率
样本力量,积于效率,成于效率。
讲求效率,让郑东新区在高速发展中再造一座都市,张扬速度之美。
寒暑易节,九年春秋,一座现代新城崛起于荒野,建成区88平方公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参访团慕名而来。2003年以来,经东区管委会接待办迎送的国内外考察团、采访团、市民参观团就有8700批次,参访者超过30万人次。
讲求效率,让郑东新区在善于运作中破解发展难题,透射方法之美。
郑东新区并非行进在一条风和日丽的坦途上。前方,一样有很多歧路;前路,同样有许多风雨。许多年来,长袖善舞的东区,一直用行云流水般的精妙手法,聚合资金、土地、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资源,巧解政策、体制、环境等外力约束,在精心运作中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让效率东区声名远播。
讲求效率,让郑东新区和中心城区在同步发展中共生共荣,演绎和谐之美。
新城区惊艳出妆,老城区焕发炫彩。郑东新区的高速扩张,为老城区改造提供了条件和空间。与郑东新区规划同步,郑州中心城区保护改造规划随之制定,启动了中心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景观街整治、城市路网改造、街区游园建设等工程,中心城区由十年前的133平方公里扩张为251平方公里,有效实现了与新区的功能对接、产业融合和资源共享。
(三)活力
样本力量,发于活力,增于活力。
东区的活力,体现在内生动力强劲。
东区深度聚合力和高度执行力的背后,蕴含着东区势头强劲的内生成长动力。究其根本,在于东区准确把握了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遵循规律求新图变。建设初期,东区管理层也曾因资金紧缺而一筹莫展,但省委、省政府给政策、建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利用市场机制撬动数百亿资金流,使东区步步为营,吸金纳银,用市场化手段疏浚了资金通道,社会资本竞相涌入。从2003年的55亿到2010年的220亿,细数8年来郑东新区的千亿投资,社会资金占比超过70%。
东区的活力,呈现出发展张力日增。
东区的发展,不单停留在建起许多高楼、路桥和绿地的层面,更多体现为迅速集聚了一大批产业巨擘,形成了以高端服务为主的城市新业态。定位于中原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东区荟萃了金融服务、企业总部、现代物流、会展旅游等八大产业。3000多家中外企业竞相涌入,25家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47家国内500强企业抢滩登陆,使得这里的发展张力空前释放,东区因此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乃至中原崛起的新引擎。
东区的活力,表现为辐射能力超群。
得益于郑东新区的高速扩张,郑汴新区应运而生,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区规划建设快马加鞭,一批城市新组团次第崛起于东区外围,周边城市敞开胸怀对接郑州。郑州张开臂膀迎接开封,郑汴融城步伐骤然加快。黄河之北的新乡,南部的许昌,主动呼应郑州的发展。随着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投用和放射状城际铁路的开通,东区驱动的滚滚财源,将到达更多城市,辐射更远区域。
活力东区,激活了内外发展要素,带活了中原发展棋局。
(四)品质
样本力量,秀于品质,精于品质。
品质东区,是精美城市景观的集大成者。
以各色风格陈列建筑艺术的特色楼宇,用文化元素展示丰厚底蕴的城市雕塑,让多元呈现、个性鲜明的城市景观,闪亮在东区的每一个区块。不仅如此,这里绵延不绝的绿化带高低起伏,形成了35万平方米的“郑州之林”,闹中显静,让人流连忘返。100米宽的如意河、昆丽河,30公里长的“三河一渠”,碧波荡漾,交相辉映,形成一道道波光流转的灵动风景。湿地公园流水淙淙,湖滩相连,每天都在吐故纳新。城市,在郑东新区呈现出别样风韵。
品质东区,是和谐共生城市的经典模板。
城市,属于这里的居民,也属于栖居于此的所有生命。共生形态初具的郑东新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品质东区,是宜居宜业城市的成功范例。
水域靓城,花园都市,不仅仅是东区的目标定位,也是居民和观光客的齐声评价。生态宜居的郑东新区,目前已吸引32万人竞相入住,无论投资,还是创业,都呈现出旺长局面,东区CBD更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力引擎。目前,CBD金融业态涵盖所有金融服务领域,河南煤化工集团等3家省内超千亿企业总部入驻东区,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河南分部全部落户东区,总部经济渐成规模,金融支撑动力十足。
(五)文化
朝霞满天时分,我们立于东区CBD商务外环圈层的楼顶,俯视错落有致的绿带、水系、路网、楼宇,静心品味作为新城规划建设成功样本的美丽东区。
极目天际,我们恍然读懂了文化特质的样本东区!
坐拥影响久远的样本力量,郑东新区已不再囿于一个空间概念,而在很大程度上升华为一笔精神财富,体现为一种发展接力、一种思想延续、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范例带动。
创新之城、效率之城、活力之城、品质之城的样本力量,正在东区外围孕育和催生一众追随者。他们,是规划中的城市新组团,是担纲郑州都市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
因为东区的样本力量,郑州都市区建设已自信迈步;因为新组团的追随跟进,荟萃现代都市景观的郑州城市群,承载着绿城人民美好祈愿的郑州都市区,必将花团锦簇,香溢中原!
编辑:heyan
相关阅读
“广州花园”建设有了新进展
“广州花园”的规划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详细】
郑东新区专题花展10多万株鲜花邀您共赏
记者从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了解到,郑东新区喜迎十九大专题花展将于7月15日至8月31日在龙湖北湿地公园举办,70多个品种的10多万株鲜花即将在郑东新区龙湖完美绽放。【详细】
12支顶级团队参与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
在6月21日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新闻发布会上,北京通州区区长张力兵透露,从去年开始,12支国际顶级的设计团队开始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总体设计。目前,城市副中心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导则和通州区全域总体规划正加紧编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