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对损害发展环境生态环境行为实行问责

2012-10-19 10:42:56    作者:佚名     来源:长城网     浏览次数:

  记者从日前省纪委监察厅召开的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问责暂行规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贯彻落实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动员大会部署要求,确保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意见落到实处,省纪委、省监察厅研究制定了《关于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两个《暂行规定》)并公布实施。这两个《暂行规定》是我省明确针对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颁布的第一个比较系统规范的问责规定,它把现有法律监督、纪律监督与问责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有了统一规范的责任追究依据和标准。

  据了解,两个《暂行规定》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立法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制度、政策规定。其基本框架均采用法律、法规的基本体例,即采用条规式,由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组成。

  两个《暂行规定》主要内容及问责规范

  两个《暂行规定》紧扣省委、省政府关于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所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规定了对损害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原则和要求,并逐条逐项分析研究,详细确定问责事项。改善发展环境中围绕着力改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硬件环境等重点内容,对应地列举了在决策、执行、监督、管理等方面应当问责的90种具体情形;改善生态环境中围绕加快结构调整、深化综合整治、搞好流域治理、建设绿色生态系统、强化风险防范等重点内容和“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千家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6项重点工程,对应地将71种具体情形纳入问责范围,作为问责事项予以追究。两个《暂行规定》在问责对象上,严格依据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合理界定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根据职责的不同以及违法或不当行为的具体情形,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种类和不同的责任追究方式,确保做到权责一致。在问责方式上,注意与行政处罚、党政纪处分、法律责任追究相衔接,明确规定,工作人员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工作人员和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时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或者应当承担其他法律责任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贯彻落实两个《暂行规定》的具体要求

  发布会对贯彻落实两个《暂行规定》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颁布实施两个《暂行规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落实两个《暂行规定》作为着力改善两个环境、推动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二是要强化学习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准确把握两个《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熟练掌握两个《暂行规定》基本要求,认真履行改善两个环境的法定职责和义务,不断提高贯彻落实两个《暂行规定》的自觉性。三是要强化案件查处,狠抓反面典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两个《暂行规定》,切实做好对损害两个环境行为问责的投诉受理和调查处理工作,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或损害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并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要敢于问责、善于问责、真正问责,不论涉及到哪个部门、哪名干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允许害群之马败坏整个干部队伍形象、影响全省科学发展大局;对职责履行不到位、出现问题不处理,以及管辖范围内发生严重损害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还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切实维护两个《暂行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编辑:hey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全面实施《【详细】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习近平全国生态环保大会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详细】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在发展旅游经济时一定要坚持可持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