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三:刘秀晨《绿色的云》之后奥运北京城市园林的回顾与展望

2012-10-23 01:04:00    作者:刘秀晨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国务院参事刘秀晨先生长期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是全国绿化奖章、国优工程奖、北京市园林设计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市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为国务院"有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刘秀晨先生是业内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他还出版过诸多文集,《绿色的云》是其专著之一。中国风景园林网近期推出刘秀晨先生的专著《绿色的云》系列文章,本期推出《绿色的云》中《后奥运北京城市园林的回顾与展望》。

后奥运北京城市园林的回顾与展望

刘秀晨

连载 刘秀晨 绿色的云 后奥运 北京 城市园林 中国风景园林网

    园林是城市的重要元素。绿地占城市土地三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奥运会前后,园林绿化发挥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后奥运北京园林如何定位,如何发展,要总结、要梳理、要展望。

  一、新机遇、新风貌、新发展

  筹办奥运会的七年,北京园林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以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契机,城市园林绿化登上了快车道。这些年,一方面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详图,有条不紊地推进一个个工程项目,实现一个个目标。同时,场馆和中心区绿化,城市环境的整治又为首都增添不少现代园林的新鲜元素,不仅铺就了大面积的新绿地,而且规划设计理念和趋势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地,再到城郊一体化,城市园林正在发挥着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的综合社会功能。

  现代园林正在赋予北京新风貌。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林荫大道恢宏大气,浓荫与花卉交相辉映,簇拥着奥运场馆。6.8平方公里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首都通往自然的轴线,成为城市北部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城市环境在综合整治中平添了新绿地,园林品质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许多城市节点因园林而国际化。整个城市从地面到十几米被绿地占据,形成"绿色的裙衣",将个性突出的高层建筑以绿荫浸润,形成舒缓和协调城市诸元素的纽带和桥梁。城市不仅美,而且美得实惠,美得有哲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文脉,而是在现代园林综合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或并存。园林改变了北京,北京园林正在走向现代园林的新时代。

  资料显示:2007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为13平方米以上,全市林木覆盖率接近50%,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0%,实现了城市中心区边缘的120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带,形成山区、平原、市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这些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发展改善了生态、美化了城市,为塑造文明,构建宜居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就是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北京园林职工和全市人民一道为成功举办奥运,营造优美园林环境,辛勤耕耘,不断探索,付出了巨大劳动,为奥运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的有目共睹的贡献。就是说,奥运为园林建设带来机遇,园林为奥运做出了贡献。机遇和贡献使园林与奥运共赢。

  二、新观念、新思维、新原则

  时代的发展给城市园林带来了新观念,新思维和新原则,传统园林的套路和思维模式受到挑战。城市现代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已成为主流,成为新观念。

  现代园林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正如我们有传统园林文脉一样,各国园林也都有各自的传统,诸如法国的整型式园林,英国的疏林草地,意大利的台地园林,日本的枯山水、石灯笼等等。然而,国际交往的频繁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导致了工作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趋同。城市化导致城市形态的雷同。城市人面对同样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一样的写字楼、CBD、高速公路和住区,一样的电脑、电视、住房、燃气和马桶,相似的社交和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当然,也不否认地区的文化差异。园林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公共艺术各学科一样,都在尽量保留传统文化个性的同时,顺应城市与时代的发展大潮;其成果都具有社会思潮和现代生活反哺的印记。因此,城市园林在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两方面将并存。一个多元化园林创作的趋势将不可避免。时代感可能带来走向国际趋同的一面,文脉又让我们不时地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亮点。两者在高层面的对接或并存,这可能是新世纪园林文化的趋势和众生相。这些同样适用于城市规划和建筑等学科。

  这里需要顺便谈一下传统园林理论的继承,发扬和创新。纯传统的东西作为文化遗产应予保护、尊重,然而新园林还完全固守传统的手段和符号,可能与大厦林立的现代城市难以融合,封闭的布局为现代生活方式所摒弃。然而,传统园林中关于天人合一,师法自然,诗情画意,宜居环境的思想以及巧于因借、小中见大、欲露先藏等艺术手段,还有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等等这些宝贵的艺术理论财富,至今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和现实表达的启示意义。风景园林师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内情况,在继续从传统中汲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观念,新思潮,顺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不少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广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所走过的路是在不断探索、创新并与时俱进的,这些实践反过来又丰富完善着现代园林的规划理论。总体上讲,主流是好的,但是要寻觅既能为群众喜闻乐见和专家认同,又能成为城市传世经典之作的还不多。

  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适度的文化品位,体现对人的关怀和找到独特的创新视角。也许这些就是园林规划设计与时俱进的新思维。过分的非哲理化,让人看不懂。过分的程式化又落入俗套。专家、领导(或业主)、群众之间存在着一条夹缝,走出这条夹缝,前面才是一片蓝天。

  摆在风景园林师面前的是一条现实的与现代新理念相统一的,综合性的和实事求是的创造路线。"意在笔先"是创作之首,要宏观地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这里提倡的是"解题"的思维和方法论。把项目放在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题"的办法和手法。

  在奥林匹克绿色行动中,我们可以归纳以下一些重要原则。即坚持植物造景,绿化为主(坚守法定绿地率)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的原则;坚持大气、恢弘、简约和赋予时代感的设计风格;坚持现代风格与传统文脉结合或并存的原则;坚持营造节约型园林,坚持精品工程的原则;坚持使用地带(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新优品种和运用园林科技新成果的原则;坚持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五大功能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城郊一体化的原则;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提倡使用环保节能材料;提倡节水,使用再生水和集水技术的措施;提倡重视生物防治,少用农药等有污染的材料。实现以生态为核心,以人文为主线,以景观为载体,以空间优化为基础,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园林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原则。

  三、新战略、新格局、新展望

  北京市城市规划修编把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和宜居城市概括为北京的功能定位。最近市委提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最终要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的新战略。这是在实施绿色、科技和人文奥运的基础上对后奥运北京工作的新定位。园林绿化在城市战略中的地位由此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导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和依据。与发达国家相比,北京的主要差距是城市绿量总体上还不够;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不足;城市绿地的结构和分布还不完善;城市多种绿地,特别是大城市周边隔离绿地品质还有待提高,其生态和各项综合效应还不能充分显现。这里有三个关键词:绿量、结构和品质。对北京市而言,新战略是实现"三个"北京。具体到园林绿化,则是实现绿量、结构和品质的新突破,为实现"三个"北京奠定基础。从城市发展的格局上看,近几年北京是在抓住中心城区不放的前提下正在向郊区辐射。园林绿化面对城市的需要也已从市区扩展到市域的全覆盖。城市统筹、城郊一体化将现代城市视野已着眼于1.68万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毛主席当年提出的"大地园林化"就指的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实现国土园林化,我们对山区、平原和市区三大绿色屏障的认识,总体上不会变。中心城区和产业发展带,生态发展带上的城市副中心和多中心(重点新城和一般新城)则都要放在市区的战略层面上(而不是山区、平原的层面上)加以考虑。新的绿地系统必须与新城规划和中心区街区控规相衔接,对全市域绿色空间统筹安排,实现绿量结构与品质三方面的整体提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推进构建宜居城市进而构建生态城市、世界城市的战略格局。

  从现在开始,展望北京市近10年至20年的规划建设方向,除了人文、科技、产业、教育、金融等诸多方面的进步,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角度,就是努力构建宜居城市。诚然完成这一命题不是园林独家可以做到的,它是一项城市发展的全面战略(有人甚至认为北京已经不可能成为宜居城市了,我们的干部则不能持这样悲观的情绪),然而,园林对城市生态、气候、环保、休憩、文化、减灾、公共卫生和社会发展的宜居条件中肩负不可替代的使命。另一方面,面对土地供应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收缩的形势,绿地的开拓也不可能是无限的,这是一对两难的矛盾。市区绿色空间的统筹,应着力于结合城市建设与改造;结合城市风貌和文物的保护;结合城市道路交通,水系建设和铁路沿线整治;结合完善隔离地区绿化和"公园环"的实现;结合中关村、CBD、金融街、丽泽金融区和总部基地的规划实施;结合继续整治"城中村";结合产业结构、教育结构调整腾退部分土地;结合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环境升级等,挖掘新的绿化用地,并提高其管理质量。这需要在控规中对规划绿地予以认可并在图上标定。

  新城绿地系统的统筹首先来自绿线管理,并扎实推进绿化工程项目建设,按照生态优先和城市空间布局协调的原则,形成市区与新城之间,新城与新城之间的绿化隔离给予法律认定,并实现二道绿化隔离带。同时,逐步建设纵贯市区与新区之间的绿色通风走廊--即楔形绿地,将郊野清风绿波导入市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这一重要战略的实施方案。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的是十一个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已拉开远郊绿化的序幕。绿线、绿隔、楔形绿地和万亩森林公园这些新概念将引领郊区园林先于市区走向园林现代化。

  市区和郊区之间的近郊,在东西南北的纵横坐标上将形成与已建成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相匹配的四大郊野公园。加上正在建设的若干大小不等的其他郊野公园,使一向绿化薄弱的城乡结合部成为质量最好的多块绿肺。当然,郊野公园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还值得深入研究。市区、近郊、远郊齐动手,市域的绿地系统将从初步有形到羽翼丰满。所有绿地和湿地不仅完成着肺与肾的生态功能,还是百姓休闲的家园,群众健康生活方式的亲密朋友。

  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北京,在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对策中,园林绿地与生态建设将成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的主旋律,后奥运北京城市园林迎来了新的春天。这一展望是实事求是的,不仅鼓舞着园林人,全市人民在园林建设的成果中将进一步感受到党的伟大,祖国的温暖,请您一起加入植树的行列吧!

    相关链接:

    连载一:刘秀晨专著《绿色的云》之《绿色奥运和绿地系统规划》

  连载二:刘秀晨《绿色的云》之摒弃浮华落本真

    独家专访:国务院参事刘秀晨谈"园林城市20年"

 

本文属中国风景园林网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北京花卉市场疏解搬迁现状调查

  从去年开始,北京花乡花卉产业园、盛芳国际花卉总部基地、北京四环花木中心(四环花海花卉市场)、九州卉通花卉市场、花香源花木场、神天龙园艺场、金奇树花卉市场等大型花卉市场相继关停,商户们的最终去向成为花卉从【详细】

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今年启动建设

  占地16000亩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今年将启动建设。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丰台【详细】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预算增加一倍至65亿美元

  据媒体5月7日报道,知情人士称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开发商在看到上海迪士尼乐园取得的成功后,决定将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预算增加一倍至65亿美元。【详细】

北京4万余株古树将全部GPS定位

  去年底,北京市组织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工作,调查范围包括16区以及11个市属公园、林场,预计5月底调查工作将全部完成,6月开始为古树名木换发新版【详细】